施秋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车西洼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1
- 2010年
- 车西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伸展半地堑充填、断块强烈活动、断块活动复杂化、埋深加大四个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一方面,构造活动为沉积物质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和生烃条件,形成了大量的铲式构造样式,改善了扇体的储集物性,断层活动强弱的周期性变化也形成了多套生储盖体系。另一方面,断层活动形成了大量断块、逆牵引等有利圈闭条件,断裂活动强弱变化,使得断裂开启和闭合,为油气运移与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 张永辉夏斌万念明万志峰施秋华蔡嵩
- 关键词:车西洼陷油气成藏
- 万安盆地构造沉降与沉积速率及其油气资源前景被引量:2
- 2014年
- 万安盆地是南海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是较为典型的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根据对横穿盆地的地震反射剖面的平衡剖面模拟和构造沉降速率、沉积速率的计算,认为万安盆地曾经历了3次快速的构造沉降。2.6Ma以来,沉积速率最大。万安盆地的沉降与沉积速率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各构造演化阶段分别控制了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聚和保存等成藏条件与过程。
- 施秋华夏斌万志峰张云帆
- 关键词:构造沉降沉积速率万安盆地
- 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特征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被引量:2
- 2011年
- 大陆边缘研究是板块构造运动史重建、地球环境演变研究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火山型(volcanic passive margins)与非火山型(magma-poor passive margins)大陆边缘作为被动大陆边缘的2种基本类型,在结构特征、演化过程、洋陆过渡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形成机制、构造过程、沉积特征等方面显著不同。向海倾斜的基底反射层(SDRS)以及其下高速异常体是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典型标志,而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以低角度拆离断层(S反射面)为主要标志。我国南海地处三大板块与两大构造域的结合部,构造特征复杂,北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一直备受争议。以国外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展多尺度构造综合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 万志峰施秋华蔡嵩
-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
- 反转构造与其易混淆构造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比较分析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正反转褶皱与重力滑动堑背形、地层补偿堑背形及底辟背形,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的构造形态特征。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反向的楔形,但是后者是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下,由断层活动性质的横向差异所致。正反转褶皱与背形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背形,但是在地层厚度、剥蚀程度、轴面及伴生构造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地层中间厚两翼薄,顶部剥蚀程度向两翼降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向褶皱高点超覆。重力滑动堑背形由于是区域性张应力的大环境下局部受压的结果,所以其规模较小;重力滑动堑背形和地层补偿堑背形地层受张性区域应力控制,地层顶部无剥蚀,且无中间厚两翼薄的特征;底辟背形无横向应力,属横弯褶皱,轴面多直立,发育盐边凹陷及顶部断层簇等伴生构造。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均是断层的上盘发育背斜,但在背斜的形态、规模、地层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滚动背斜受同生断层控制,背斜面积和高度较小,轴面基本平行于断层面;顶部地层剥蚀不明显;与断展型正反转地层厚度呈上凸下凹的"喇叭型"相比,其地层厚度横向变化小。
- 刘见宝夏斌吕宝凤蔡周荣施秋华袁亚娟
- 关键词:重力滑动构造底辟构造
- 万安盆地构造沉降与沉积速率分析及其油气资源前景
- 万安盆地是南海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是较为典型的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根据对横穿盆地的地震反射剖面的平衡剖面模拟和构造沉降速率、沉积速率的计算,认为万安盆地曾经历了3次快速的构造沉降,2.6Ma以来,沉积速率最大,盆...
- 施秋华万志峰张云帆
- 关键词:构造沉降沉积速率万安盆地油气资源
- 婆罗洲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南海南部盆地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南海南部曾母、文莱—沙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婆罗洲地块息息相关。婆罗洲地块地质特征复杂,自古新世开始,古南海逐渐消失,与婆罗洲地块发生碰撞,中新世开始隆升造山。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婆罗洲拉让河和巴兰河为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的主要物源,发育三角洲相、滨浅海相、浊积扇相、浅海相砂岩储层;同时,压扭型构造发育,不仅形成断块与背斜型油气藏,同时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条件。
- 施秋华万志峰夏斌
- 关键词:曾母盆地油气成藏
- 柴北缘东段石炭纪沉积特征及原型盆地恢复被引量:10
- 2012年
-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石炭纪时期,柴北缘处于"三洋夹两陆"的构造背景,经历了早石炭世的两次海侵和晚石炭世的持续海侵;受NWW向断裂系统的控制,盆地整体为昆仑弧后裂谷盆地,但由南向北构造发育特征表现为弧后陆表海盆地-陆表海盆地内低隆起-弧后裂谷盆地的组合特征。石炭系沉积以后,柴北缘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石炭纪后期变形强烈,原型盆地特征被彻底改造。
- 袁亚娟夏斌吕宝凤蔡嵩施秋华
- 关键词:石炭纪原型盆地
- 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南海北部陆缘位于特提斯与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叠合部位,构造特征十分复杂,其构造属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从主动陆缘到被动陆缘,火山型被动陆缘到非火山型被动陆缘等均有表述。南海复杂的形成机制以及东、西部构造差异性所引起的地球物理、岩浆活动等认识的异同,是造成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与全球典型地区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加强对南海形成演化过程分析,开展大洋钻探与多学科综合分析,揭示南海海盆的多期扩张与多盆张裂特征,是认识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的关键。探讨了南海三叉裂谷张裂模式,初步认为南海第1次扩张具有非火山型被动陆缘性质,第2次扩张具有火山型陆缘性质。
- 万志峰夏斌施秋华蔡嵩蔡周荣
-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异常高压与储层孔隙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根据研究区测井、测试、岩石物性等资料,讨论分析了异常高压与储层孔隙度的关系。车西洼陷沙河街组沙三段与沙四上亚段地层中存在异常地层压力,主要分布于深洼带和斜坡前缘。异常高压带地层压力与孔隙度有良好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异常高压使得储集空间得以保存;通过促进溶解作用而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异常高压作用下形成微裂缝,极大地改善了地层储集性能。根据异常压力与孔隙度的相关性,预测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的孔隙度特征。
- 侯树杰袁亚娟万志峰施秋华刘见宝郭峰
- 关键词:异常高压孔隙度车西洼陷
- 罗布莎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9
- 2011年
- 罗布莎蛇绿岩岩石单元出露齐全,以地幔橄榄岩为主,构造变形强烈;在堆积杂岩中上部产出有仰冲型斜长花岗岩小岩块;辉绿岩以脉状形式产出于地幔橄榄岩的方辉橄榄岩中;壳层岩石相对很薄且比较复杂。Sr、Nd和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罗布莎地幔橄榄岩绝大多数样品具有高ISr值(0.705489~0.714625);低INd值(0.511796~0.512605),其Pb同位素组成具有高Δ7/4Pb、Δ8/4Pb值,大部分样品接近或大于典型Dupal端员的Pb同位素标准(Δ8/4Pb>60),结合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具有高的ΔSr值(81.54~154.01),认为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存在明显的Dupal异常。同时结合罗布莎地区的构造演化,认为罗布莎地区富集的、具有Dupal异常的地幔橄榄岩应当是在特提斯洋形成过程中的同化了俯冲板片携带的沉积物的深地幔柱交代影响下形成的。
- 程学展夏斌李建峰于漫钟立峰黄强太施秋华
- 关键词:罗布莎地幔橄榄岩DUPAL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