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南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精神性与关注自我——美德伦理视域下的福柯伦理学被引量:1
- 2018年
- 福柯的伦理学转向是福柯研究中的难点。近年来,对此问题的众多讨论中,出现了一种看似颇具新意和说服力观点:福柯的伦理学与美德伦理不约而同地分享了同样的道德理念,即反对规范化、强调个人德性。然而,通过分析福柯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评价及其对希腊哲学的分期讨论,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较大差异。虽然二者都反对规范化与法律化的伦理,但福柯对"精神性"这个概念的重视及其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缺乏"精神性"的批评,侧面体现了他与美德伦理学的区分。在福柯看来,主体化这一过程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固定的德性条目,因而对规范性的反感超出了美德伦理学能够承受的界限。
- 曾持张南
- 关键词:福柯美德伦理学精神性
- 2018年儒学热点综述
- 2019年
- 2018年的儒学研究可以从八个主题出发加以概述。这八个主题分别是:礼学与经学的实践指向、儒学现代转型及其新形态、儒学与异质文明的对话、东亚视野下的儒学研究、儒家伦理的当代诠释、作为范式的儒家政治哲学、从儒家功夫论到功夫哲学、"生生"与儒学的返本开新。通过这一分疏,我们可以勾勒过去一年儒学研究的动态走向,亦可展现这一年中儒学研究的多元化样态。
- 刘增光张南
- 关键词:儒学工夫生生
- “有欲”的困境及其理论内涵——对《老子》首章“欲”的哲学诠释被引量:1
- 2017年
- 《老子》首章中"常无欲""常有欲"断句的争辩由来已久,不同的断句方式对于理解《老子》及其中的"欲"这一哲学范畴有着重大不同。《老子》首章是在"道—物"的逻辑框架下展开的,从"道—物"关系来看《老子》首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有欲"这一说法的理论困境。"有欲"在首章的语境中强调与"理性"相关,并非原初的生理欲望以及私欲。故"有欲"更多的是指通过名言、理性认知"物的世界"的一种方式。基于道不离物、即物显道的"道—物"关系,一方面人之"有欲"可以在"无欲"的解蔽下观道之边际,与物和谐;另一方面,若要体道之最高全体,则应超越"有欲",实现二者统一,以内在体验证知"道"。《老子》首章"欲"的理论揭示了体道工夫的内在心灵转向,开启了精神逍遥的可能,为庄子"心斋""坐忘"等强调转向内在心灵的工夫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 张南
- 关键词:无欲
- 立德成物 天人合一——儒家人文主义视野下的“诚信”价值观
- 2017年
-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核心价值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诚信"是儒家的核心价值理念,"诚信"的本义包括真实不欺、信守承诺等含义。在儒家人文主义的视野下,诚信首先要求树立道德主体,培养道德自觉,这是价值的源泉所在。由此向外推广,诚信是处理朋友关系、进行一般性社会交往和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是人与自然和生共处的核心原则。此外"诚信"既是内在于人的道德品质,又具有外在超越意义,因而具有道德宗教性,能够通过体证和修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最终实现人性的圆满完成。
- 张南
- 关键词:诚信身心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