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天目山隧道弃渣场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明确毗邻“两江一湖”生态敏感区的天目山隧道3#弃渣场对周围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方法:分析流经渣场山体汇水以及下游河道水质变化,分析弃渣重金属组成以及浸出特性。结果:山体汇水中的氨氮(NH 3-N)、总磷(TP)和悬浮颗粒物(SS)流经渣场后有所下降,其中悬浮颗粒物下降76.60%。挡墙泄水中的汞(Hg)、镍(Ni)和铅(Pb)有所增加,而镉(Cd)的浓度下降,砷(As)、铬(Cr)和铜(Cu)的浓度则低于检出限,除Hg和Pb外其他指标都满足地表Ⅲ类水标准。弃渣中Cr和Cu的含量较高,但浸出试验表明多数重金属不易溶出。结论:渣场对污染物有一定截留作用,整体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 耿伟付海陆刘伟庞伟曾爱斌官宝红
- 关键词:高铁隧道弃渣地表水
- 天目山隧道掘进粉尘监测与人员急性中毒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天目山隧道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出现眼睛红肿及皮肤红肿、脱落等急性中毒症状。为探明急性中毒原因,通过监测隧道内粉尘体积质量变化、分析粉尘化学组分,辨识出引起中毒的有害物质。经检测发现,爆破后以2 274 m^3/min的风量通风10 min,作业区的粉尘体积质量可降低至接触限值(1 mg/m^3)以下;超前小导管钻孔时,作业区的粉尘体积质量为接触限值的56倍,作业人员会出现显著的急性中毒现象。另外,天目山隧道粉尘中钒、镍、锰和铬的含量以及围岩中砷、铜、铬、镍和钒的含量均较高,特别是急性中毒发生时隧道空气中钒和砷的体积质量最高,作业人员的症状与钒、砷的中毒诊断标准相符。可以判断,隧道作业人员急性中毒主要由以钒和砷为主的粉尘所致。
- 耿伟付海陆刘伟庞伟曾爱斌官宝红
- 关键词:急性中毒粉尘监测钒砷
- 天目山隧道通风与施工环境有害气体组分实时监测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钻爆法隧道施工期间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因此通风与卫生防护非常重要。文章以杭州—黄山高铁天目山隧道为例,通过对爆破后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对比通风前后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分析有害气体组分时空分布规律,评价通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爆破后按稀释内燃机械排放废气所需风量(2 688 m^3/min)通风15min后,隧道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各作业班次有害气体组分均不超标,通风效果良好。
- 庞伟付海陆耿伟刘伟曾爱斌官宝红
- 关键词:隧道有害气体卫生防护通风效果
- 天目山隧道施工废水特征分析及处理被引量:24
- 2017年
- 天目山隧道进口段毗邻"新安江—富春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避免隧道施工废水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饮水安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废水中悬浮物(SS)和酸碱度(p H)超标,且含有重金属。部分水样中汞(Hg)和镍(Ni)超标(其中Hg的超标频次较高),其他重金属未超标,废水中出现重金属与地质有关。采用"初沉+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废水,初沉主要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混凝、沉淀主要去除细颗粒物和重金属。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废水各指标均满足排放要求,处理成本为0.51元/m3,经济性较好。
- 刘伟付海陆耿伟庞伟曾爱斌官宝红
- 关键词:废水处理重金属
- 超前大管棚预支护技术在海客道隧道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以海客道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超前大管棚预支护技术在浅埋大跨径隧道中的应用,总结了大管棚在通过浅埋破碎围岩带时的作用,实践证明大跨径隧道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采用长大管棚施工工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庞伟
- 关键词:大管棚注浆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