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启众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开展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0.83±10.13)岁,术前诊断: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6例中度:2例重度:4例于发病后4~24 h,平均(11.42±5.71)h后急诊手术,方法为在深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加降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分析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操作程序和手术方法和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总结术后随访资料,分析该手术效果。结果:全组1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1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死亡(病死率11.1%),1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自动出院;24 h引流量(421.25±92.72)mL,没有二次开胸止血患者,主动脉瓣均关闭良好,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LVEF、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主动脉内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例,所有患者存活良好,复查胸腹联合CTA无再发夹层及内漏患者。结论: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型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杨英杰王可强师启众张保全秦元旭樊宏哲王飞李阳阳杜鹏翀裴心阳李温斌
-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行OPCABG手术的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G手术,测定术前与术后8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记录手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将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术后因低心排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监测使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心脏指数(CI)、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术后8h的Cr、BUN、PL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周EF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P<0.05),但LVSD和LVDD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后复查EF值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提高(P<0.05),LVDD明显减小(P<0.05),而LVSD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患者因出现低心排而使用IABP,2h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增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增高(P<0.05)。术后早期死亡2例(4.9%),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衰竭1例。术后39例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1例(2.6%)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后近期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F,减小LVDD,且部分患者使用IABP 2h后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保护心肌,但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吕丽萍齐恒田卢峰王可强刘诫师启众樊宏哲王飞李温斌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CAS)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临床心脏外科工作中遇到的4例围手术期难治性C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均为原计划心脏手术完成后并发的急性CAS,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药物治疗无效后被迫进行CABG。4例患者年龄43~63岁,男性3例,女性1例。冠状动脉肌桥1例,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肌桥松解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冠心病2支病变1例,行CABG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VSR)1例,行VSR旷置术。结果:4例患者均被迫行CABG,术后患者未再出现CAS表现,除AVR患者术后发生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外,其他3例均恢复良好,随访3~18个月,患者均未再发生CAS表现。结论:CABG可能是治疗难治性CAS—种可行而且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 刘诚李温斌师启众张占海陈国锋齐恒田王飞樊宏哲张保全王可强
- 关键词:心脏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痉挛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抢救性手术治疗1例被引量:6
- 2019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腰背部疼痛20 d,加重伴胸闷16 d"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②室壁瘤;③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④心源性休克;⑤多脏器功能不全;⑥脓毒症并感染性休克;⑦心功能Ⅳ级。
- 李阳阳杨英杰王可强刘诫师启众张保全刘现民秦元旭李温斌
-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多脏器功能不全室壁瘤
-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支架术后严重内漏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体检发现降主动脉夹层(De BakeyⅢ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向下撕裂到腹主动脉并逆撕至主动脉弓部,累及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015年12月1日,在当地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2 d后行"主动脉造影术及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现支架远端仍有内膜破口存在,相继再次置入两枚裸支架,远端到达腹主动脉腹腔干分支以上4 cm处以封闭破口,效果不理想,仍见少量内漏存在,未再处理,术后出现左手臂、左侧肩背部酸痛不适,症状改善后出院。
- 杨英杰郭浩刘诫师启众刘现民张保全秦元旭王飞樊宏哲王可强李阳阳李温斌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术心脏外科
- 实验性羊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建立
- 2019年
-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年绵羊13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羊接受外科手术,进行肺动脉束扎术,束扎后使肺动脉跨瓣压差>60 mmHg(1 mmHg=0.133 kPa),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代偿性右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诱发羊右心室重构。对照组仅接受开胸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监测心室功能、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及心室容积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剪取两组右心室前壁组织制成HE染色切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本文通过羊肺动脉束扎术建立右心室重构的动物模型,通过6个月监测发现,右心功能明显减退,右心室前壁厚度增加,右心室腔直径、容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右心室壁心肌病理切片显示出现明显的右心室重构病理变化。结论:此方法可较好地建立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
- 卢锋王可强刘诫杨英杰李阳阳王飞师启众吕丽萍秦元旭李温斌
- 关键词:动物模型
- 主动脉根包裹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动脉瘤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开发一个相对简单有效、手术风险较小的主动脉根部包裹术,以治疗主动脉根动脉瘤。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25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接受主动脉根部包裹术,其中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反流者23例。主动脉瓣环的直径22-32mm,平均(26.30±3.45)mm,主动脉窦的直径45-62mm,平均(52.23±6.87)mm。所有患者进行主动脉根部包裹术,同时合并主动脉瓣成形术或置换术23例。结果:25例围手术期无死亡。CBP时间为55-128min,平均(81.56±15.43)min。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0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与术前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术后主动脉环直径21-25mm,平均(22.43±1.35)mm,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主动脉窦直径30-52mm,平均(40.56±4.21)mm,显著减小(P〈0.001)。随访结果:所有25例患者生存良好,心脏功能(NYHA)均恢复I级,近中期无死亡病例。结论:主动脉根部包裹术结合主动脉瓣成型或置换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动脉瘤和主动脉瓣疾病新方法。
- 周子凡师启众刘现民李鲁安卓翌周海波曹劝省宋士秋刘岸新李温斌
- 关键词:主动脉瓣病变
- 术后多次小剂量甘露醇缓慢静滴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肺功能及临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后多次小剂量甘露醇缓慢静滴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肺功能及临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共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治疗组(C组)29例,甘露醇治疗组(M组)33例。C组按术后常规治疗措施进行;M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于术后1h、8h及24h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0.25g/kg,每次静滴速度5mL/min。根据两组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尿量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对肾功能影响,分析小剂量甘露醇缓慢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血流动力学变化:M组内每次使用甘露醇前后:CI、SVI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VRI呈下降趋势,且每次使用甘露醇后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WP、Lac术后先升高,后降低,甘露醇使用前后其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MPAP首次使用甘露醇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两次使用甘露醇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其结果均P<0.01。②尿量变化:M组每次使用甘露醇后尿量均明显增加,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对尿素、肌酐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术后多次小剂量甘露醇缓慢应用有利于提高心输出量、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减轻肺水肿、改善肺顺应性、改善组织代谢、促进心功能恢复;②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缩短ICU停留时间;③对肾功能无损害。
- 郭浩师启众曹在新李温斌王可强何亚梅张保全赵冬冬赵琪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甘露醇
-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康复中早期阻力训练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康复中早期阻力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心脏康复运动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早期阻力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心肺运动试验结果、运动耐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心绞痛改善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脏指数(C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最大摄氧量(VO2max)、无氧阈(AT)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2.73%(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主观感受、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及治疗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阻力训练开展于临床冠脉搭桥术后康复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耐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其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更显著。
- 刘慧杰师启众丁鲜刘源
-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后康复运动耐量心功能指标
- 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及早期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并对早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及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的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0~74岁。患者夹层均未累及升主动脉后壁,所有患者均采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结果:全组28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2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因心包填塞死亡(死亡率7.1%),1例术后因多器官衰竭自动放弃出院,术后随访22例,患者生命质量均较好,复查胸腹联合CTA均未发生内漏及再发夹层现象,术后主动脉瓣均无中到重度反流。结论:应用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简化手术方式等,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要大量样本的跟踪及随访。
- 裴心阳师启众尹良涛王可强陆甜潘新宇刘晓李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