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露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在单纯性肥胖患者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在单纯性肥胖患者左、右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5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及性别、年龄匹配的3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心脏磁共振电影成像,利用CVI 42软件测量左、右心室常规心功能参数、心肌应变参数,包括周向(circumferential)、径向(radial)及纵向(longitudinal)的峰值应变(peak strain,分别为PCS、PRS、PLS)、峰值舒张期应变率(peak diastolic strain rate,分别为PCSR-D、PRSR-D、PLSR-D)、峰值收缩期应变率(peak systolic strain rate,分别为PCSR-S、PRSR-S、PLSR-S),以及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面积。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肥胖患者左、右心室EDV、ESV、LVmass、LVmassi及EAT面积明显增加(P均<0.05),两组左、右心室EDVi、ESVi和EF无明显差异(P均>0.05)。肥胖组左、右心室整体PRS、PCS、PRSR-S、PRSR-D、PCSR-D、PLSR-D及左心室整体PLS、PLSR-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左、右心室EDV、ESV及LVmass与BMI、EAT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均<0.001),左、右心室整体PRS、PCS、PRSR-S、PRSR-D、PCSR-D、PLSR-D及左心室整体PLS、PLSR-S与BMI呈负相关(P均<0.05),左、右心室整体PCS、PLSR-S、PRSR-D、PCSR-D及左心室整体PRS、PLS、PRSR-S、PLSR-D与EAT面积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左、右心室结构及亚临床功能的改变与BMI和EAT面积有关,CMR-FT技术可以评价单纯性肥胖患者早期心室运动功能的改变。
- 唐露伍希彭鹏飞岳汛蒲倩杨慧义程中陈亿孙家瑜
- 关键词:肥胖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
- 探讨单次屏气压缩感知实时电影成像在磁共振心室功能及应变评估中的可行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单次屏气压缩感知实时电影成像(single-breath-hold compressed sensing real-time cine imaging,CS-cine)在心室功能及应变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70例受检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标准稳态自由进动电影成像(standard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 cine imaging,sta-cine)和CS-cine。电影序列扫描方位:从心底到心尖的连续短轴位及左室两腔、三腔、四腔长轴位,同一受检者的两组电影图像扫描范围、层数、层厚、层间距等一致。对所有电影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并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得出左、右常规心室功能参数和左室应变参数。比较两组电影图像质量、常规心室功能参数及左室应变参数之间的差异。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验证CS-cine心室定量参数的重复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两组电影间心室定量参数的一致性。结果sta-cine组、CS-cine组电影的中位采集时间分别为272 s和21 s。sta-cine组、CS-cine组电影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分别为4分和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电影间常规心室功能参数比较:CS-cine所获得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搏出量(stroke volume,SV)均显著降低(P<0.001),而左、右室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及左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a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电影间应变参数比较:左室中部径向应变峰值(peak radial strain,PRS)、周向应变峰值(peak circumferential strain,PCS)及纵向应变峰值(peak longitudinal strain,P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cine各功能定量参数都具有较好的重复性(ICC=0.88~0.99),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各参数测量中,右室容积功能及左室PCS、PLS测量有95%以上在一致性范围内,其余参数测量结果均有91%以上在一致性界值内,可认为两组电影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CS-cine能�
- 邓巧唐露唐露吴韬何帅何帅李磊程巍刁凯悦岳文军岳文军陈玉成
- 关键词:压缩感知心脏磁共振实时成像
- 探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颅内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在豆纹动脉区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豆纹动脉区域的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并在卒中后7 d内行颅内HR-VWI检查,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灶大小、豆纹动脉形态学参数和载体动脉斑块特征,探讨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影像学指标。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57例(45.24%),预后良好组患者69例(54.76%)。预后不良的患者豆纹动脉平均长度更短[21.32(18.99~24.55)mm vs 27.20(22.05~29.29)mm;P<0.001],豆纹动脉分支数更少[7(5~9)vs 9(7~11);P<0.001],近端斑块越多(68.4%vs 40.6%,P=0.002)。结论HR-VWI技术可以早期识别单发皮质下梗死预后不良的患者,为临床提前干预提供重要影像学证据。
- 胡航佳邓巧唐露彭鹏飞岳汛蒲倩明悦杨慧义吴波姜帅孙家瑜
- 关键词:斑块豆纹动脉
- 磁共振非对比增强三维冠状动脉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磁共振非对比增强三维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电离辐射、不依赖对比剂和无需屏气等独特优势,能无创检测冠脉管腔及管壁异常等病变。随着MRI序列、加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冠脉成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本文就磁共振冠脉成像在检测冠脉管腔及管壁异常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伍希唐露岳汛彭鹏飞邓巧吴韬孙家瑜
- 关键词:冠状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
-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上腹部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和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在上腹部CT成像中的图像质量,探讨DLIR算法在上腹部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5例患者上腹部CT平扫图像,利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30%、50%、70%、90%)和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L、DL-M、DL-H)重建图像,共7组。测量每组图像肝脏、胰腺、竖脊肌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同时由两位放射医师对图像质量和噪声评分,采用Friedman M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七组重建图像的SD值、SNR、肝脏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DL-L与ASIR50%、DL-M与ASIR70%、DL-H与ASIR90%间各ROI处CT值、SD值、SNR值、CNR值无差异。(3)三种深度学习重建算法间随等级升高,SNR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DL-H算法的SNR值高于ASIR30%、ASIR50%,SD值低于除ASIR90%外的其余5组重建算法。(4)七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算法DL-H具有最佳的图像质量和最低的噪声,DL-M、ASIR90%、DL-L、ASIR70%、ASIR50%、ASIR30%图像噪声依次增加。结论:深度学习重建算法能够降低上腹部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且随等级升高,图像噪声降低、质量提高、信噪比升高。
- 温德英杨杰尹汪琴李臻王寒箫汪艾杰邓巧唐露伍希姚晋卢春燕孙家瑜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
- MRI纹理分析预测心肌淀粉样变有无延迟强化的价值初探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纹理分析在预测心肌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CA有无延迟强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CA患者132例,根据心肌有无延迟强化将CA患者分为无延迟强化组(45例)和延迟强化组(87例),同时纳入健康志愿者66例。采用开源软件ITK-Snap对所有受试者的native T1 mapping图像进行分割,采用FeAture Explorer软件提取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最终选出8个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A,鉴别无延迟强化淀粉样变心肌和健康心肌的差异;通过相同的特征降维方法,筛选出9个特征构建SVM模型B,进一步预测CA患者心肌有无延迟强化。最后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评价两个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SVM模型A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839、0.957、0.929、0.898、0.909和0.786、0.950、0.917、0.864、0.882,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48(95%CI:0.890~0.991)、0.918(95%CI:0.780~1.000)。SVM模型B训练集与测试集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0.853、0.710、0.853、0.710、0.804和0.846、0.714、0.846、0.714、0.800;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62(95%CI:0.639~0.875)、0.758(95%CI:0.565~0.937)。结论基于不使用对比剂的心肌MRI纹理分析对鉴别无延迟强化的淀粉样变心肌与健康心肌及预测CA患者心肌是否延迟强化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伍希唐露邓巧吴韬刘念张天静陈玉成黄小华孙家瑜
- 关键词:心肌淀粉样变性纹理分析心脏磁共振
- 不典型肺包虫病误诊为肺结核1例及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汉族,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丝1个月”,于2016年1月收入我科。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白色泡沫痰,痰中带出丝,伴咽喉部疼痛,无胸闷、胸痛,无发热、盗汗,无头晕、头痛等症状,未行任何治疗,自行好转。
- 唐露樊莉莉樊莉莉
- 关键词:病例分析肺包虫病肺结核误诊痰中带血咽喉部疼痛
- 探讨CT扫描剂量对人工智能检测肺结节效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智能检测肺结节效能的因素,力求为不同性质的结节提供个性化的扫描剂量及人工智能系统,同时为各人工智能系统适宜的扫描条件提供参考。方法:标准成人男子胸部X线/CT影像模型,内部随机分布15个不同密度和大小的模拟肺结节,采用不同的管电压和管电流对模型进行扫描,共扫描50次。应用不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肺结节检测,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假阳性率。结果:①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公司A和公司C对不同性质肺结节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公司B对+100 HU结节的检出率,70 kV(100%)组高于120 kV(80%)和140 kV(80%)组;公司B对3 mm结节的检出率,70 kV组(33.33%)高于120 kV(0%)和140 kV(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管电压组内不同管电流间及各管电压组间,检出率、假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管电压组间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公司A在70 kV组检出率(64.44%)低于公司B(80.00%)、假阴性率(35.56%)高于公司B(20.00%);公司A的假阳性率高于公司B和公司C;公司B和公司C间检出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智能辅助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与CT扫描剂量无关,与结节性质及AI系统性能有关。本研究中公司B和公司C整体性能高于公司A,最佳扫描管电压分别是70 kV、70 kV和100 kV。
- 温德英潘雪琳姚辉李吉杰邓巧唐露伍希孙家瑜
- 关键词:肺结节人工智能
- 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冷球蛋白血症二例被引量:2
- 2014年
- 1病例介绍
病例1女,44岁。因"反复皮疹3+年,发现尿蛋白升高15 d"于2013年5月入院。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大片皮疹,直径约2 mm,皮疹对称分布,水肿,突起于皮肤表面,部分融合,伴渗出性红斑,局部皮温增高,无破溃及脱屑,无明显瘙痒,无日光照射后加重表现。3+年来皮疹反复,并出现眼睑及颜面肿胀,以晨起时明显,活动后缓解,无双下肢水肿。15 d前在当地医院皮肤科住院,查尿常规示:
- 唐露杨立川赵宇亮
- 关键词:冷球蛋白血症丙型病毒性肝炎
- 心脏磁共振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心肌组织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通过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心肌应变、native T1值及T2值,研究CKD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心肌组织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CKD患者114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30例。扫描序列包括心脏电影序列、T1 mapping及T2 mapping序列。根据左心室重构指数(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dex,LVR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几何构型(n=43)、向心性重构(n=22)、向心性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n=20)和离心性LVH(n=29)共四组。利用心脏后处理软件CVI 42测量受试者的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包括周向、径向和纵向的整体应变、收缩期整体应变率、舒张期整体应变率,以及native T1值和T2值。分析不同左心室构型患者的心肌组织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native T1值及T2值与生理变量的关系。结果除左心室正常构型组的整体周向应变[-18.40%(3.30%)vs.-19.71%±1.66%,P=0.063]、整体径向应变(30.63%±7.03%vs.34.07%±4.61%,P=0.324)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D患者的其余心肌应变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应变分析结果显示离心性LVH组的整体径向应变(22.02%±8.31%)最低;向心性LVH组的整体周向应变(-14.42%±3.24%)和整体纵向应变(-9.55%±2.79%)最低。应变率分析结果显示离心性LVH组的收缩期整体周向应变率[(-0.84±0.25)s^(-1)]、舒张期整体周向应变率[(0.73±0.29)s^(-1)]、收缩期整体径向应变率[(1.25±0.46)s^(-1)]和舒张期整体径向应变率[(-1.18±0.50)s^(-1)]最低;向心性LVH组的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0.62±0.16)s^(-1)]和舒张期整体纵向应变率[(0.53±0.14)s^(-1)]最低。向心性重构组的native T1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5.50(85.25)ms vs.(1262.53±38.18)ms,P=
- 蒲倩杨慧义彭鹏飞岳汛岳书婷邓巧唐露吴韬于洋付平余少斌孙家瑜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心肌应变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