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琳丽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育部精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丁炔
  • 2篇丁炔二醇
  • 1篇乙炔
  • 1篇加氢
  • 1篇加氢反应
  • 1篇甲醛
  • 1篇NI/AL2...
  • 1篇1,4-丁炔...
  • 1篇CU2O

机构

  • 2篇山西大学

作者

  • 2篇赵永祥
  • 2篇李海涛
  • 2篇刘琳丽
  • 1篇徐亚琳
  • 1篇武瑞芳
  • 1篇张鸿喜
  • 1篇杨国峰
  • 1篇王志鹏

传媒

  • 2篇分子催化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NaOH浓度对Cu2O结构及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以CuCl_2·2H_2O为铜源,NaOH为沉淀剂,L-抗坏血酸钠为还原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Cu_2O,并将其应用于甲醛乙炔化反应制1,4-丁炔二醇.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研究了NaOH浓度对Cu_2O结构、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变NaOH浓度改变了Cu2O的结晶度与粒径,从而使Cu_2O表现出不同的炔化性能.低NaOH浓度时,Cu_2O结晶度低,粒径小,易被还原为非活性的金属Cu;高浓度时,Cu_2O结晶度过高,粒径大,难以转化为活性物种炔化亚铜,两者均造成催化剂活性较低.而中等浓度的NaOH使Cu_2O具有了适宜的结晶度与粒径大小,Cu_2O可高效转化为炔化亚铜活性物种,表现出最优的炔化性能.
杨国峰李海涛张鸿喜王志鹏刘琳丽赵永祥
关键词:CU2O
负载Ni催化剂上1,4-丁炔二醇加氢反应的载体效应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制备了Ni负载量为15%的3种催化剂Ni/Al_2O_3、Ni/SiO_2、Ni/ZrO_2,考察了其在1,4-丁炔二醇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合XRD、H_2-TPR、H_2-TPD、N_2物理吸附等表征,研究了载体性质对催化剂1,4-丁炔二醇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SiO_2催化剂上,由于Ni与SiO_2间弱的相互作用,Ni物种主要以大晶粒形式存在,产生大量弱吸附H_2物种,有利于低温下1,4-丁炔二醇加氢,在温度50℃,氢气压力1 MPa时,反应2 h可实现1,4-丁炔二醇的完全转化,1,4-丁烯二醇和1,4-丁二醇选择性分别达到68.1%与18.2%.Ni/Al_2O_3中Ni与载体间具有强相互作用,主要存在Ni-Al_2O_3界面或溢流到Al_2O_3载体表面的强吸附H_2物种,而Ni表面的弱吸附H_2物种较少,催化加氢活性明显降低.Ni/ZrO_2中由于还原过程中ZrO_2的迁移包裹作用,Ni表面低温吸附H_2物种最少,活性最低,1,4-丁炔二醇转化率仅为8.1%,主产物为1,4-丁烯二醇.
刘琳丽李海涛王长真武瑞芳徐亚琳赵永祥
关键词:1,4-丁炔二醇加氢NI/AL2O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