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杰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豆种
  • 1篇逸度模型
  • 1篇荧蒽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种子
  • 1篇种子发芽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发芽
  • 1篇发芽势
  • 1篇发芽指数
  • 1篇FLT
  • 1篇持久性有机污...
  • 1篇大豆
  • 1篇大豆种子
  • 1篇大气传输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吕永龙
  • 2篇史雅娟
  • 2篇刘世杰
  • 1篇徐笠
  • 1篇王琳
  • 1篇王铁宇
  • 1篇李秋爽
  • 1篇倪坤

传媒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荧蒽对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2014年
针对国内外有关荧蒽(FLT)对种子萌发影响研究极少的现状,本文设置5个质量浓度(2,5,15,25,50 mg·L-1)的染毒组、1个空白对照组(0 mg·L-1)和1个助溶剂对照组(丙酮体积分数为1%),以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长度为测量指标,探索性地研究了FLT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浓度小于15 mg·L-1的FLT胁迫下,大豆发芽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大于等于15 mg·L-1的FLT胁迫则显著抑制了发芽率(p<0.05)。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则对FLT的胁迫作用更加敏感,当FLT浓度大于等于5 mg·L-1时呈显著降低(p<0.05)。FLT对幼苗长度起抑制作用,且随浓度越高和处理时间增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李秋爽史雅娟王铁宇倪坤徐笠刘世杰王琳吕永龙
关键词: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能够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多个介质中空间尺度上的迁移转化和分配过程进行准确、细致和接近真实的描述,是进行POPs的环境多介质归趋模拟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工具。将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分为环境多介质质量平衡空间区划模型和大气化学传输模型,对目前几种常用的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GLOBO-POP、CliMoChem、BETR、IMPACT2002、G-CIEMS、MSCE-POP和DEHM-POP模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这些模型近十年来在国内外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对当前国内外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监测手段的落后、基础环境参数的不足和实验数据的稀缺是制约国内此类模型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环境多介质空间分异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世杰吕永龙史雅娟
关键词:大气传输逸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