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道好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滇西
  • 3篇断裂带
  • 3篇裂变径迹
  • 3篇裂带
  • 2篇变质
  • 1篇滇西北
  • 1篇新生代
  • 1篇岩体
  • 1篇沂沭断裂带
  • 1篇热史
  • 1篇中新世
  • 1篇中新世以来
  • 1篇晚白垩世
  • 1篇晚中新世
  • 1篇晚中新世以来
  • 1篇物理模拟
  • 1篇物理模拟实验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磷灰石
  • 1篇磷灰石裂变径...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篇龚道好
  • 5篇雷永良
  • 4篇王先美
  • 3篇王雪松
  • 3篇钟大赉
  • 2篇张进
  • 1篇李理
  • 1篇季建清
  • 1篇时秀朋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构造地质学新...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滇西北独龙江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变质作用及其关系研究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变质与变形关系研究进行了探讨。在理论研究方面,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资料,首次对变质与变形关系研究领域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在实践上,选取滇西地壳强烈汇聚区的强变质变形带——独龙江断裂带为研究对象,从...
龚道好
关键词:新生代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31
2007年
构造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地质构造现象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物理实验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史、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在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学和石油构造地质学研究领域以及石油勘探研究领域,是油气勘探研究由定性描述跨入半定量分析乃至定量分析的有效途径.在研究低级序断层组合方法、纯挤压条件下以及俯冲环境中楔体的形成及演化、铲形主拆离断层控制的伸展构造变形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作为研究构造变形机制的重要手段,构造物理模拟发展在压扭构造研究、盐构造的物理模拟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研究途径的选择也是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面临的一个问题.
时秀朋李理龚道好雷永良
关键词: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沂沭断裂带早白垩世晚期伸展的低温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0
2007年
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由4条断裂组成,其西部的两条分别称郎邵一葛沟断裂和沂水一汤头断裂。横跨这两条断裂及夹持的中生代盆地,分别获得6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年龄分布在102—82Ma,封闭径迹长度集中在13.0-14μm。数据反演结果显示:隆起区在距今105—100Ma及约距今85Ma时有过两次快速冷却事件;这两条断裂所夹持的断陷区经历过快速沉降,达到最大古地温后,在距今85—60Ma快速抬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在沂沭断裂带附近南北向玄武岩脉及北西向断层的断层泥K—Ar年龄数据综合分析,认为沂沭断裂带在早白垩世晚期经历以伸展为主的左行张剪活动。
王先美钟大赉王雪松雷永良龚道好程树岐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裂变径迹晚白垩世
应用裂变径迹不同模式约束岩体冷却史的初步探讨-以滇西独龙江岩体为例被引量:10
2008年
在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来约束岩体冷却史的应用中,由于地质条件和磷灰石退火性质的限制,表观年龄往往不能直接代表特定地质事件的时间.利用封闭径迹的长度直方图模式和高程-年龄模式可定性地反映出岩体冷却史是否遭受过干扰.平均径迹长度-年龄(或香蕉图)模式、径迹年龄谱模式以及反演模拟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来限定地质过程中冷却启动的时间.然而,对于多阶段的冷却史,模式和模拟分析的不确定性仍较显著,对早期时限的定量揭示仍是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个难点.只有结合多种方法、模式和模拟的运用并考虑地质背景才能较清晰地约束岩体的冷却历史.
雷永良龚道好王先美钟大赉王雪松张进
关键词:裂变径迹冷却史
滇西北独龙江岩体晚中新世以来的热史和剥蚀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被引量:15
2006年
位于藏东-滇西高原构造急剧转折地段的独龙江地区,其花岗岩体内系统垂向取样的9个花岗闪长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在4~6.8Ma之间。裂变径迹分析显示样品应处于剥露的部分退火带,其表观年龄主体表现为冷却年龄,部分具混合年龄特征。热史分析揭示出岩体至少记录了自晚中新世以来的3个显著冷却阶段。早期的时限可推至约13~8Ma,中、晚期的时限分别在约5.5Ma和2.8Ma,基本可以与区域上的不整合相对应。依据冷却史推导的各阶段剥蚀速率分别为0.10~0.12mm/a,0.26~0.3mm/a和0.85~1.02mm/a,可以与藏东-滇西高原周缘及邻区的盆地沉积记录相对应。研究结果为探讨藏东-滇西高原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抬升-伸展变形提供了定量的参照时限。
雷永良季建清龚道好钟大赉王雪松张进王先美
关键词:裂变径迹剥蚀晚中新世
变质与变形相互作用和关系及其在滇西强烈汇聚区断裂带变质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正>大量野外和实验室研究工作表明,岩石中同期变质作用与变形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岩石遭受变质作用时,由位错、扩散和重结晶机制联合控制的变形也会随之发生。变质与变形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一种反馈同路:各种尺度的变形会直接或...
龚道好雷永良王先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