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莉莉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塑料
  • 3篇乙烯
  • 2篇摄食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塑料
  • 2篇聚苯
  • 2篇聚苯乙烯
  • 2篇苯乙烯
  • 1篇地膜
  • 1篇毒理效应
  • 1篇毒性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荧光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态毒理
  • 1篇生态毒理效应
  • 1篇十溴二苯醚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田莉莉
  • 6篇季荣
  • 5篇马旖旎
  • 2篇王联红
  • 1篇李国东
  • 1篇王婷
  • 1篇李亚宁
  • 1篇文少白
  • 1篇刘庆余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4C-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光降解研究及水的作用
纳米塑料(粒径小于1 ·m的塑料)的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纳米塑料可能来源于环境中已有塑料垃圾的物理破碎、化学或生物降解(次生源),另外在日用品如洗面奶中也发现了纳米塑料颗粒的添加(初生源),这些塑料排放进入环...
田莉莉陈倩倩Huixiang XieNicolas Kalogerakis马旖旎季荣
关键词:UV纳米塑料光氧化
14C-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的合成与表征
海洋中微塑料(小于5mm 的塑料)污染问题已引起环境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粒径小于100 nm 的纳米塑料研究还较少.纳米塑料可能直接产生于塑料产品加工、生产及使用过程,或大塑料碎片在环境中经过紫外线照射和光化学氧化后会...
田莉莉马旖旎王联红季荣
微塑料吸附对海水青鳉(O.melatigma)摄食14C-BDE28的影响
目前,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 的塑料)作为海洋中一种无处不在的污染物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微塑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较面积,在海洋中会吸附不同种类的疏水性污染物,如各类POPs.多溴二苯醚(PBDEs)也是其中一种,它...
田莉莉马旖旎季荣
关键词:PBDE
磺胺甲恶唑对小麦叶片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SOD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探明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的生态毒理效应,通过实验室人工控制毒理实验,研究了低浓度SMZ暴露对小麦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CHL)和蛋白质(S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染毒7d后,各浓度组小麦叶片的SOD活性均被显著诱导(P<0.01),并且染毒浓度的升高增强了SOD的活性,表明SMZ暴露胁迫下,小麦可启动自身的保护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由基损伤。而小麦叶片的CHL含量,随着SMZ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且当SMZ暴露浓度较高时,小麦叶片的CHL含量被显著抑制(P<0.05))。当SMZ染毒浓度为0.05~0.50mg·L-1时,SP的含量被显著诱导(P<0.01));1.00mg·L-1SMZ对SP的含量产生显著(P<0.01)抑制,这说明SMZ染毒剂量将对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严重影响。综上,SOD的活性变化可反映出SMZ暴露对小麦的污染效应及其生态毒性作用,但将其作为评估SMZ污染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亚宁陈春李国东刘庆余田莉莉
关键词:磺胺甲恶唑小麦生态毒理效应超氧化物歧化酶
放射性14C标记十溴二苯醚(14C-BDE209)的合成
研究了14C标记BDE209的合成方法,以便研究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归趋。合成第一步:利用14C标记的苯酚合成14C标记的二苯醚。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最后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苯酚和溴苯在乙酰丙...
田莉莉王联红季荣
关键词:合成工艺
文献传递
水环境中塑料薄膜的紫外老化及其浸出液毒性评估
近年来,塑料及其碎片已被公认为淡水和海水环境的主要水质问题.除了由于摄入塑料对生物产生的物理危害,长期积累在水环境中的塑料在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浸出物质的毒性值得探究.本研究以实验室紫外老化为主要方法,将市场上购买的农用聚乙...
陈倩倩田莉莉马旖旎季荣
关键词:塑料浸出液毒性
海水青鳉摄食微塑料的荧光和C-14同位素法示踪定量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微塑料已在多种海洋生物体内检出,造成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但由于技术限制,关于海洋鱼类对小粒径微塑料摄入和排出过程的定量研究仍比较缺乏.该研究针对生物体内小粒径微塑料定量示踪的技术难题,提出荧光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并对比了两种方法的检测限、灵敏度和定性定量的方便程度等;同时以PS(聚苯乙烯,polystyrene)为微塑料代表,采用荧光法和C-14同位素法定量研究了PS微塑料(<1μm)在海水青鳉(marine medaka,Oryzias melastigma)成鱼和仔鱼中的摄入和排出情况,以及摄食行为对微塑料赋存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荧光法适用于直观观察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及高浓度暴露时的荧光定量,而C-14同位素法因具有更低的检测限和高的灵敏度,在复杂介质中的定量检测更具优势.②海水青鳉成鱼和仔鱼摄入微塑料的量随着培养时间而变化,且均在24 h摄入较多微塑料,成鱼(以鱼湿质量计)摄入的微塑料含量〔(246.8±38.1)mg/g〕显著(P<0.05)高于仔鱼〔(4.32±0.77)mg/g〕.③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体内主要分布部位为肠道(99.9%),极少量在鱼鳃(0.07%)和体表(0.03%)中,表明摄食是微塑料进入鱼体的主要途径;在不喂食72 h后,微塑料在肠道内仍有一定量残留〔(1.29±0.52)mg/g〕,鱼鳃中微塑料则完全排出至检测限以下.研究显示,海水青鳉通过对水中悬浮状态微塑料的摄入,将海水中的微塑料由初始悬浮分散态变成粪便团聚体沉入水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赋存形态,由此对微塑料环境过程和生态效应产生的未知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田莉莉文少白文少白马旖旎
关键词:摄食
聚乙烯地膜老化的影响因素探究
2016 年全国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为260 万吨,其中地膜的使用量为147 万吨,地膜覆盖面积为1840 万公顷[1]。尽管提高了作物产量,较低回收率的高分子农用地膜的大量使用并残留已导致严重的区域面源污染[2]。
王婷王琳陈倩倩田莉莉马旖旎季荣
关键词:聚乙烯地膜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