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胚胎
  • 3篇胚胎移植
  • 3篇结核
  • 3篇肺结核
  • 2篇冻融
  • 2篇冻融胚胎
  • 2篇冻融胚胎移植
  • 2篇生殖
  • 2篇生殖技术
  • 2篇体外
  • 2篇胚胎发育
  • 2篇老年
  • 2篇激素
  • 2篇疾病
  • 2篇发育潜能
  • 2篇辅助生殖
  • 2篇辅助生殖技术
  • 2篇DNA损伤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王晓红
  • 2篇李博
  • 2篇张少英
  • 1篇李玮
  • 1篇韩红亮
  • 1篇张健
  • 1篇张宇辉
  • 1篇王琳
  • 1篇周晶
  • 1篇戚红军
  • 1篇王建华
  • 1篇米宁
  • 1篇李德
  • 1篇耿飚
  • 1篇李新伟
  • 1篇张中利
  • 1篇王惠萍
  • 1篇侯琛
  • 1篇尹方秋
  • 1篇米裕

传媒

  • 5篇生殖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培养对小鼠囊胚的发育潜能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对小鼠囊胚的发育潜能及DNA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自然妊娠组(NC组)和胚胎体外培养组(IVC组),每组各6例雌鼠,收集两组囊胚期胚胎各60枚。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胚胎早期细胞定向分化因子以及DNA损伤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囊胚中DNA损伤因子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NC组,IVC组的多能因子Pou5f1、Nanog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滋养层细胞分化基因Tead4表达显著上调(P<0.05),滋养层细胞分化基因Cdx2、Eomes和Elf5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调控原始外胚层分化的基因Gata6、Sox17、Fgfr2以及Fgfr4表达显著下降(P<0.05),Lif基因表达也在IVC组显著下降(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VC组囊胚DNA损伤因子γH2AX的相对荧光密度显著大于NC组(P<0.05)。同时,与NC组相比,IVC组的DNA损伤相关基因Fas、Gadd45a和Ddit3的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体外培养可导致小鼠囊胚多能因子及早期胚胎命运决定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影响小鼠囊胚发育潜能。这可能与IVC组小鼠囊胚DNA损伤增加、DNA损伤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具有潜在联系。
马媛杨洋陈书强王晓红
关键词:体外培养DNA损伤辅助生殖技术
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技术对子代胚胎和胎盘中印记基因H19表达及甲基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建立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小鼠模型,探究玻璃化冷冻解冻对子代胚胎及胎盘组织中印记基因H19表达及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选择ICR清洁级小鼠,根据处理不同分为3组,自然妊娠(NC)组,胚胎体外培养(IVC)组和胚胎玻璃化冷冻解冻(VET)组,每组收集7只孕鼠。观测3组孕鼠孕9.5d的胎鼠存活率。取3组孕鼠孕9.5d的胚胎及胎盘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H19基因在胎鼠及胎盘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H19基因在胎鼠和胎盘中的甲基化水平。结果NC组的平均窝仔数(10.43±2.07)显著高于IVC组的(6.43±1.51)和VET组的(6.00±1.16)(P<0.05)。IVC组和VET组的存活率分别为40.2%和37.5%,与NC组(100.0%)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胚胎组织中,与NC组相比,IVC组和VET组的H19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在胎盘组织中,3组间H19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胚胎和胎盘组织中,3组间H19基因甲基化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胚胎的玻璃化冷冻解冻和胚胎体外培养均可导致小鼠存活率下降,胚胎中H19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但并未发现胎盘组织中H19基因水平的变化,且无论在胚胎或胎盘组织中,H19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未发现变化,后期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探索。
马媛陈书强马夜肥雷晖文亮王晓红
关键词:印记基因H19玻璃化冷冻小鼠模型胎盘
GnRH激动剂黄体期长方案的优势与不足被引量:4
2019年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黄体期长方案是目前国内常用的经典方案,该方案在获卵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具有优势,但该方案仍有一些不足,包括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增加、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用时增加、卵巢囊肿形成以及历时较长、患者生活质量报告下降等。但根据其治疗效果,该方案对多数人群友好,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仍可作为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马媛王晓红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胚胎体外培养对小鼠8细胞期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及DNA损伤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胚胎体外培养对小鼠8细胞期胚胎发育潜能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胚胎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自然妊娠(NC)组和胚胎体外培养(IVC)组,收集两组8细胞期胚胎。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胚胎中DNA损伤因子γH2AX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胚胎中多潜能因子(Nanog、Pou5f1和Lif)以及DNA损伤相关基因(Casp3、53BP1、Fas、Gadd45a和Ddit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IVC组的Lif表达明显下调(0.667±0.194 vs 1.390±0.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C组γH2AX相对荧光密度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37±0.133 vs 0.419±0.095,P<0.05)。与NC组比较,IVC组的DNA损伤相关基因Casp3(1.641±0.319 vs 0.985±0.033)和Fas(0.994±0.147 vs 0.897±0.121)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可导致小鼠8细胞期胚胎多潜能因子(Lif等)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可能与小鼠胚胎DNA损伤相关基因(Casp3、Fas等)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相关,将影响小鼠胚胎发育潜能。
马媛杨洋陈书强王晓红
关键词:胚胎体外培养胚胎发育DNA损伤辅助生殖技术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抗结核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期间,选取本院10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抗结核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深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残气量、肺总量水平、双肺阴影消失率、胸片空洞好转率与痰菌转阴率进行比较。结果对比组的总有效率80.77%,和实验组的96.1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深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水平比对比组高(P<0.05);实验组患者残气量与肺总量水平比对比组低(P<0.05);对比组患者双肺阴影消失率、胸片空洞好转率与痰菌转阴率分别为42.31%、69.23%、55.77%;低于实验组患者的73.08%、92.31%、76.92%(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王晓红杨立明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采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10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比组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实施莫西沙星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痰结核菌转阴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试验组治疗后的提高水平比对比组高(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治疗前低,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下降幅度比对比组大(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痰结核菌转阴率(44.23%)高于对比组患者(17.31%),组间比较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痰结核菌转阴率(59.62%)高于对比组患者(28.85%),组间比较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8个月后痰结核菌转阴率(76.92%)高于对比组患者(36.54%),组间比较P <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与对比组患者的13.46%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高于左氧氟沙星,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痰结核菌转阴率。
王晓红杨立明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水平对胚胎发育及全胚冷冻周期累积活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控制性促排卵过程HCG日孕酮水平对全胚冷冻患者胚胎发育及累积活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于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全胚冷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414个首次促排卵周期纳入研究。根据既往文献,将患者按HCG日孕酮水平分为3个浓度组:<0.5ng/ml、0.5~1.5ng/ml和≥1.5ng/m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探讨HCG日孕酮水平对胚胎发育和累积活产率的影响。结果:患者的总累积活产率为56.27%。HCG日孕酮<0.5ng/ml、0.5~1.5ng/ml和≥1.5ng/ml组的卵裂率分别为(93.57±18.40)%、(92.07±19.92)%和(90.45±21.76)%,可用胚胎率分别为(0.62±0.25)%、(0.56±0.20)%和(0.53±0.23)%,囊胚形成率分别为(23.83±34.15)%、(28.00±34.03)%和(27.16±32.86)%,累积活产率分别为61.86%、56.29%和52.30%;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组的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和累积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0.5~1.5ng/ml、≥1.5ng/ml组与<0.5ng/ml组比较,可用胚胎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1.5ng/ml组:β=-0.04,95%CI为-0.06~-0.02;≥1.5ng/ml组:β=-0.05,95%CI为-0.08~-0.02,P均<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水平升高可降低可用胚胎率,但对全胚冷冻后续累积活产率并未发现明显影响。对于促排卵过程中HCG日孕酮提前升高的患者,全胚冷冻仍是第一选择的移植策略。
马媛石永乾张亨德周晶王晓红
关键词:孕酮水平胚胎发育
母亲年龄与子代出生孕周及出生体重的关系——5936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回顾性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ET)后获得单胎或双胎活产周期中母亲年龄与子代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FET后活产分娩的5 936个周期,其中单胎活产4 219个周期,双胎活产1 717个周期。以母亲年龄35岁和38岁为切点各分为两组,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单胎活产周期和双胎活产周期的母亲年龄与子代出生孕周及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1)单胎活产FET周期中,单因素分析发现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剖宫产率对子代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有显著的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调整上述因素的影响后,结果提示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子代出生孕周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子代出生体重虽然无显著差异(P>0.05),但呈现增大趋势。(2)双胎活产FET周期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HRT内膜准备方案、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D4胚胎及剖宫产分娩方式对子代出生孕周有显著影响(P<0.05);移植D4胚胎和剖宫产分娩方式对子代出生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调整了上述混杂因素后,结果提示在双胎活产FET周期中,母亲年龄未表现出对子代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的影响(P>0.05)。结论在单胎活产的FET周期,母亲年龄可能是子代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母亲年龄增加,子代出生孕周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子代出生体重反而呈现轻微上升趋势。而在双胎活产的FET周期中,母亲年龄可能并不是子代出生孕周及出生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
贺晓黄剑磊李博王晓红
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母亲年龄出生体重
一种应急医具笔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急医具笔筒,涉及野外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笔帽和笔管,笔帽和笔管螺纹连接;手术刀片通过一带有螺纹段的刀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笔管的左端;笔管右端的底封螺帽与笔管螺纹连接,底封螺帽上固定连接有三棱针。所述应...
张宇辉李德张少英王晓红李玮
文献传递
两种不同黄体酮制剂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围产期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两种不同的黄体酮制剂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采用非激素替代周期方案行FET后获得单胎活产的患者共1803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黄体支持药物不同分为单纯肌肉注射黄体酮针剂组(黄体酮针组,1297个周期)和单纯阴道用黄体酮缓释凝胶组(雪诺同组,506个周期),比较两组出生子代<37孕周的早产率、平均出生孕周和平均出生体重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探讨子代出生孕周及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不同黄体酮制剂对子代出生孕周及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雪诺同组与黄体酮针组相比,出生子代<37孕周早产率显著降低(5.53%vs.8.64%,P<0.05),平均出生孕周有所延长[(38.80±1.46)vs.(38.57±2.41)周,P<0.05]。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提示,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不孕夫妇双方高龄及辅助孵化与出生孕周显著关联(P<0.05);顺产分娩方式与出生体重显著关联(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雪诺同组与黄体酮针组相比,子代出生孕周增加0.16周(P<0.05),出生体重增加20.07 g(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使用阴道用黄体酮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药物,相对使用肌肉注射黄体酮针剂,能够更积极地降低孕晚期早产的发生风险;且子代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
贺晓黄剑磊李博王晓红
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黄体支持黄体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