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3S”技术在我国土壤风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2011年
- "3S"技术是进行土壤风蚀研究的有效工具,其数据采集、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和制图功能为风沙地貌与沙漠化地图集绘制,土壤风蚀影响因子提取、处理、空间分析和管理,风蚀量测定和模型评估,土壤风蚀评价与制图,沙尘暴监测与预警提供了科学手段和依据。就目前"3S"技术在国内土壤风蚀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应用前景。
- 张伟岳德鹏杨贵森徐晓桃李宁殷建
- 关键词:土壤风蚀
- 不同农垦地下垫面对风蚀起沙风速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垦区为例,研究不同地表粗糙度下垫面对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和起沙风速的影响。根据Shao的方法计算不同下垫面起沙风速,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垦区所选的小麦、棉花、红枣这3种地类2m高度临界摩擦速度(u*t)分别为棉花地0.40m/s,红枣地0.43m/s,小麦地1.85m/s;2m高度临界起沙风速(ut)分别为棉花地5.3m/s,红枣地5.7m/s,小麦地7.5m/s,小麦地较其他2种地类更具有抵抗风蚀的作用。
- 李宁张亦超岳德鹏杨贵森张伟殷建
- 关键词:土壤风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土保持分区及布局初探被引量:1
- 2017年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辖单位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地州市,大多数团(场)处在河流下游、沙漠边缘和边境线上,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依据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兵团进行水土保持分区,结合兵团区域现状,对各区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布局,提出"一线、一带、两环"的水土保持战略格局,研究成果可为兵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 王永胜李宁胡影臧文殷建宋建峰冯阳
- 关键词:水土保持区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新疆塔里木盆地农垦区近35年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以遥感图像为数据源,运用专业遥感图像处理软件、Arcgis软件和Fragstats 3.3软件提取了塔里木盆地农垦区19761、9902、0002、006、2010年5个时期的部分景观指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5年来,未利用土地大规模减少,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和牧草地逐步退化;1976—2006年,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表明人类适当的干扰可使景观异质性增强;2006—2010年,由于耕地的持续发展,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小,景观异质性降低。在以后的土地开发利用中,要减缓土地开垦,加强防护林、人工草地的建设,优化景观格局,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殷建薛莎莎徐晓桃杨贵森张伟马松增
- 关键词:景观指数
- 半干旱区封育措施下植物生态位研究
- 2012年
- 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封育措施下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量。结果表明,封育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老封育区内阿尔泰狗哇花、刺沙蓬、隐子草和狗尾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是该区的优势种;新封育区和对照区都是黑沙蒿和丝叶山苦荬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生态位重叠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
- 殷建
- 关键词:封育生态位宽度植物
-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农垦区为例被引量:23
- 2013年
- 通过遥感获取的时间序列信息,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农垦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农垦区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以5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指标,分析塔里木盆地农垦区近35a来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大量增加的农用地主要源自林地和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总面积增加1 843.82km2;城镇建设用地快速增长,总面积增加110.21km2;未利用地显示出开垦和耕地化的趋势;在2006年之前,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呈现逐步加快的趋势,2006年以后,变化速度减慢,土地利用动态度由451.44降为-46.17。农垦区的土地开发速度逐渐放缓,为脆弱的生态环境恢复提供有利条件,但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威胁,因此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马松增史明昌杨贵森徐晓桃殷建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土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盐池县人工封育区地表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的研究
- 2012年
- 在2004~2011年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区内各样地群落植被进行样方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群落组成、植被特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而为草场恢复和下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封育区形成了以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刺沙蓬(Salsolaruthenica Iljin)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通过对历年地表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分析,各指数高峰值和低峰值出现周期性变化且周期为5年,这说明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封育草场的封育周期为5年。
- 殷建庞吉林
- 关键词:干旱区封育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