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珂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宏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溶栓
  • 2篇神经功能
  • 2篇颅内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脉溶栓
  • 1篇动脉溶栓治疗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脑栓塞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患者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变异

机构

  • 5篇河南宏力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8...

作者

  • 5篇杨珂
  • 1篇傅懋林
  • 1篇林立
  • 1篇孔辉

传媒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影响
2019年
目的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临床中毒,患者会因长时间缺氧脑组织受到损害,引发脑功能障碍,严重者会造成死亡,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探讨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03-21-2019-02-12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昏迷程度,在不同治疗方法中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06。观察组苏醒时间为(2.11±0.32)h,短于对照组的(3.02±0.6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P<0.001;观察组肢体运动恢复时间为(2.37±0.45)h,短于对照组的(5.47±0.6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04,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43。结论醒脑静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有助于缩短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时间和肢体运动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转归。
窦晓丽杨珂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醒脑静高压氧苏醒时间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早期抗凝治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早期抗凝治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8年8月就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凝血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进行早期抗凝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
窦晓丽杨珂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低分子肝素神经功能凝血指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河南宏力医院和解放军第180医院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的CCE患者25例,分析其脑血管闭塞部位、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时间、rt-PA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并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结果 25例患者中椎动脉(VA)颅内段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PCA)闭塞3例,颈内动脉(ICA)末端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MCA)闭塞8例,基底动脉(BA)闭塞9例。25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23例,血管再通率为92%;血管再通时间2.83~13.47 h,平均血管再通时间(6.31±3.77)h;rt-PA用量10~20 mg,平均rt-PA用量(14.8±4.1)mg;因再灌注损伤出现高灌注脑水肿、中线结构稍移位3例(12%);临床转归良好17例(68%)。25例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CCE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郎继荣杨珂林立傅懋林
关键词:颅内栓塞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
长期血压变异性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卒中风险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长期血压变异性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伴中重度狭窄患者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中重度狭窄的患者共8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期间卒中事件的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卒中组)和对照组(无卒中组)。结果:研究组患者dSSD、nSSD、dDSD、nDS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血压变异性可能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卒中风险一项有力的预测指标,而家庭监测血压相对于在院期间血压监测、短时动态血压监测甚至随访期间诊室血压监测等具有更简便、易行、医从性高、准确性高等特点,值得广泛推广。
郎继荣杨珂孔辉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卒中风险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炎性因子水平上升是脑梗死早期病理变化,可严重损伤脑动脉和全身血管的内皮功能,而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直接影响预后,因此在溶栓同时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神经功能损伤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7-06-08—2018-12-11本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4.89±1.74)分,低于对照组的(6.14±1.98)分,t=3.073,P=0.003;IL-6水平为(12.09±1.24)ng/L,低于对照组的(15.33±2.18)ng/L,t=8.372,P<0.001;IL-10水平为(8.51±1.12)ng/L,低于对照组的(10.95±2.71)ng/L,t=5.393,P<0.001;TNF-α水平为(9.38±1.56)ng/L,低于对照组的(11.94±2.33)ng/L,t=5.917,P<0.001;CRP水平为(8.84±1.37)mg/L,低于对照组的(11.16±2.08)mg/L,t=6.037,P<0.001。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施行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窦晓丽杨珂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神经功能炎性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