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方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Hi-B钢热轧过程中静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 2017年
- 采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对Si含量为3%的Hi-B钢进行两道次压缩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金相组织,研究了硅钢在热轧过程中的静态软化行为。结果表明:硅钢的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少量的奥氏体。在变形后的保温过程中,一方面铁素体发生静态回复和静态再结晶以消除加工硬化;另一方面弥散分布的奥氏体对铁素体晶粒有钉扎作用以阻碍铁素体晶粒长大。
- 叶凡赵刚叶传龙李方方刘占龙
- 关键词:铁素体静态再结晶金相组织钉扎
- 热轧板常化工艺对取向硅钢冷轧板退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试验研究了取向硅钢(/%:0.046C,3.07Si,0.09Mn,0.029P,0.004S,0.005 Al,0.001Ti,0.001 40,0.009 6N)2.66 mm热轧板1 100℃2 min空冷10 s至960℃3min空冷常化后,经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0.3 mm板,820℃5 min空冷初次再结晶退火,并经1 050℃空冷二次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织构和磁性能。通过对比常化和无常化样品的初次再结晶退火后试样以及二次再结晶退火后试样的组织和性能,得出常化工艺对退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常化处理可以降低冷轧板初次退火后的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使∑_9晶界和大角度晶界百分含量增加,高斯取向晶粒含量增加,还可以使二次再结晶晶粒增大,提高磁感应强度、降低铁损。
- 唐刚赵刚鲍思前王锋李黎李方方
- 关键词:取向硅钢常化冷轧板
- 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的模拟
- 2016年
- 以含硅量为3%的取向硅钢为研究对象,通过DEFORM软件对初次再结晶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与再结晶动力学和再结晶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结果,得出初次再结晶的最佳退火工艺为820℃×5 min。
- 胡凊余驰斌叶传龙水为康李方方
- 关键词:取向硅钢退火温度退火时间
- 加热温度和冷却速率对取向硅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参照冶炼浇注和直接轧制工艺试制了含0.2%Cu的Fe-3.0%Si钢,分析了1200℃和1150℃加热温度以及轧后不同冷却方式对热轧过程的金相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1200℃,轧后雾冷能更好地保存热轧过程的组织和织构梯度,具有更高的高斯织构含量。研究结果能为后续使用冷轧工艺生产高性能取向硅钢提供基础。
- 水为康赵刚肖欢胡凊马力李方方
- 关键词:硅钢加热温度冷却速率组织织构
- X65管线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热膨胀法和金相法,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X65管线钢在不同变形条件、冷却条件下连续冷却热膨胀曲线,确定其相变点。结合金相显微组织,并借助Origin绘图软件绘制X65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冷却速度、变形温度和变形量对相变点及相变后组织的影响规律,为X65管线钢的现场控轧控冷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 李方方赵刚叶传龙田云静崔莹莹邓深樊雷刘川俊张海洲
- 关键词:CCTX65管线钢控冷
- 控冷工艺对ER70S-6钢线材组织和相变的影响及质量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结合热模拟及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了加热温度、变形温度、开始冷却温度和控冷速度对ER70S-6钢的组织结构、铁素体晶粒尺寸和铁素体量的影响规律。同时对盘条断口、麻坑进行了形貌分析和成分检测,发现夹杂物和氧化铁皮压入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结果能为优化ER70S-6钢生产提供依据。
- 崔莹莹余驰斌李黎李方方胡凊
- 关键词:控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