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平度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囊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胆总管探查
  • 1篇胆总管探查取...
  • 1篇胆总管探查取...
  • 1篇蛋白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乳头
  • 1篇乳头括约肌
  • 1篇乳头括约肌切...
  • 1篇乳头括约肌切...
  • 1篇探查
  • 1篇探查取石

机构

  • 3篇平度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于安星
  • 3篇李斌
  • 1篇李群
  • 1篇梁艳
  • 1篇穆宝忠
  • 1篇李鹏
  • 1篇王新安

传媒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临床普外科电...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平度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6例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分步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对照组采用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T-tube choledochotomy,LCBDE)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中转开腹、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胆漏、胰腺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中转开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ST+LC和LC+LCBDE均能较好地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但在医师技术和手术设备均具备的条件下,选择EST+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对老年患者更加有益。
刘栋栋于安星李斌
关键词:老年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胃癌发生及转移潜能中的研究
李群李斌穆宝忠李鹏于安星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6(histonedeacetylase6HDAC6)是新近发现的微管相关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组蛋白脱乙酰化酶6(HDAC6)通过去除组蛋白的乙酰基和其他转录调控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其作用底物为微管蛋白(...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肿瘤治疗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8例胆囊炎症病史、行胆囊穿刺病史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前均经强化CT或彩超证实胆囊结石、胆囊炎。术前或术中予以静脉或胆囊内注射稀释的吲哚菁绿,在荧光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结果:78例患者注射吲哚菁绿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71例胆管显影,手术时间平均(69.89±24.1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6.63±37.15)mL;胆囊管变异1例,胆囊床胆漏2例,胆总管漏1例;术后平均住院(4.62±1.79)d,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可帮助发现胆管变异、胆漏,避免胆管损伤,是安全、可行、可靠的。
李斌梁艳王新安于安星代学强刘栋栋吕晓宇
关键词:吲哚菁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