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莉莉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科研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2篇亚群
  • 2篇抑郁
  • 2篇乳酸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亚群
  • 2篇细菌内毒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亚群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2篇二胺氧化酶
  • 2篇D-乳酸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新型抗精神病...
  • 1篇行为症状
  • 1篇血功能

机构

  • 8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上海市民政第...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作者

  • 8篇朱莉莉
  • 4篇李丹
  • 4篇金伟峰
  • 4篇林萍
  • 2篇李萍
  • 2篇刘群
  • 2篇张琦
  • 2篇孙佳琪
  • 2篇胥杰
  • 2篇方伟
  • 2篇高琼
  • 2篇林萍
  • 1篇夏丰
  • 1篇刘遵建
  • 1篇粟幼嵩
  • 1篇娄小燕
  • 1篇张海霞
  • 1篇朱丽萍
  • 1篇张磊

传媒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某三甲医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血流感染(BSI)防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的3 241份血培养结果,采用BacT/ALERT 3D和VersaTrek仪器进行血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和ARIS 2X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 241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9株,阳性率为3.1%。共分离得到革兰阴性菌42株(42.4%),革兰阳性菌54株(54.5%),真菌3株(3.0%)。分离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保持100.0%敏感,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庆大霉素耐药率为0.0%,其余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该院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各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娄小燕金伟峰朱莉莉陈淑子阳青兰李萍林萍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泌乳素与淋巴细胞亚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相关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高浓度泌乳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体液免疫3项(IgG、IgM、IgA)。采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精神分裂症泌乳素正常组比较,精神分裂症泌乳素增高组的T淋巴细胞CD4^+亚群百分比、CD4^+/CD8^+比值及IgG水平增高(P<0.05);而精神分裂症泌乳素增高组的NK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高浓度的泌乳素可能通过影响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而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丹朱莉莉高琼胥杰林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泌乳素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
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睡眠的影响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和阿立哌唑治疗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给予奥氮平治疗,联合组53例给予奥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睡眠质量,血浆及血清相关指标及精神症状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老年期痴呆患者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阳性及阴性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各条目及总分和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100B(S100B)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瘦素及神经肽Y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与阿立哌唑联用可有效调节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BDNF及血浆廋素,神经肽Y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精神行为症状。
张海霞张琦朱莉莉刘群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奥氮平阿立哌唑睡眠精神行为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的变化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屏障损伤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296例(精神分裂症组)、体检健康者99名(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将2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年龄(≤51岁、>51岁)和性别分别分组。结果精神分裂症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51岁者与>51岁者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可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指标。
金伟峰李萍陈姝子孙佳琪方伟李丹朱丽萍朱莉莉林萍
关键词: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乙型肝炎对其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以及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存在是否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百分比。结果:健康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百...
朱莉莉李丹林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CD3CD4CD8慢性乙型肝炎
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在抑郁障碍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肠道屏障功能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联检试剂盒(酶法)定量检测人体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分析抑郁障碍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的变化。结果 抑郁障碍组与健康组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11.08±7.22)、(10.55±5.21)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5);D-乳酸水平分别为:(17.34±7.43)、(13.85±4.81)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5);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5.49±8.30)、(8.21±5.41)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5)。健康组中,年龄<40岁和年龄≥40岁之间比较,3种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年龄<40岁组和年龄≥40岁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10.59±7.71)、(11.41±6.50)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乳酸水平分别为:(15.17±6.89)、(20.45±7.13)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5);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4.24±8.09)、(17.30±8.3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升高,且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因此,抑郁障碍患者可能伴有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肠黏膜缺血、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肠道细菌易位的特征,且年龄增长有影响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的趋势。
林萍金伟峰刘遵健郭照宇朱莉莉粟幼嵩李丹
关键词: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年龄抑郁障碍
女性患者长期服用氯氮平及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观察长期服用氯氮平及新型抗精神病药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对2010-2016年51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糖脂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单用氯氮平(A组)、单用新型抗精神病药(B组)、氯氮平和新型抗精神病药联用(C组)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 2010年胰岛素、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值水平与2016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3.728 、 t 2=-3.047、 t 3=-7.449,均 P <0.05)。2010年A、B、C组低密度脂蛋白均值水平与2016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女性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各类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用药选择时需慎重考虑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李振华高琼胥杰金伟峰陈姝子郭照宇刘遵建孙佳琪方伟张磊林萍朱莉莉
关键词: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糖脂代谢
不同抗抑郁症药物对抑郁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抗抑郁症药物对抑郁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1-8月收治的3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选取以上3家医院同期收治的30例单纯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期间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副反应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睡眠改善好,不良反应少,相对于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优势明显。
张琦夏丰刘群朱莉莉张磊
关键词: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凝血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