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平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民意影响刑事个案公开的司法应对
- 2016年
- 影响性刑事个案中民意促进司法个案公开主要表现为:推动了立案、终结了错误立案。民意对个案影响存在现实的必然性:司法程序本身不公开。个案公开与否取决于民意的关注,势必对司法的公开、公正有一定影响。推进司法公开、严把立案公平有助于为法治中国建设构建良好的司法秩序。
- 徐光华曾志平
- 关键词:民意表达司法公正
- 民意对影响性刑事个案判决结果影响的实证考察被引量:3
- 2017年
- 影响性刑事个案中民意对判决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民意从宽、从严的呼声下,案件判决有的轻缓化,有的从严处理。民意影响判决案件,个案本身具有普遍性规律,如涉案主体身份存在差异、个案折射问题与社会问题高度吻合、案件事实或者适用法律存在模糊性。判决结果总是基于舆论而改变,势必对司法公信力造成一定影响。构建民意与司法判决的良性机制,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制度、严守罪刑法定、建立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核心的司法独立。
- 徐光华曾志平
- 关键词:民意判决结果
- 影响性刑事个案的民意表达与审判程序
- 2016年
- 影响性刑事个案中民意对审判程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原审程序发回重审、二审或者再审程序的升级。民意对审判程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必然性:司法纠错程序有待提升,司法程序过分迎合、依赖民意。审判程序受民意的干扰,势必对司法公信力有一定影响。厘清民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提升司法人员法律素养,理性对待民意将有助于二者良性互动。
- 徐光华曾志平
- 关键词:民意审判程序司法公信力
- “碰瓷”行为的刑法规制
- 2017年
- 社会转型时期,"碰瓷"作为一种新的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各类行为方式虽然都具有"碰瓷"的表象,但是其性质却各不相同。我国刑法对此犯罪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该行为的定罪也有较大差异。缺乏明确的刑法规制,无益于杜绝此类现象的频发。透过"碰瓷"的表象看实质,"碰瓷"行为具体而言可能触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罪名。
- 曾志平
- 关键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
-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界分的实证考察——以北大法宝100个欺诈并胁迫索财的案件为例
- 对于欺骗并胁迫而索财行为案件的定性研究,围绕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理论上的争议颇多,具体表现为:竞合承认说与竞合否认说的分歧。立足竞合的理论可以发现,竞合承认说试图兼顾诈骗与胁迫双重因素,却面临不符合罪数形态之法理的悖论。...
- 曾志平
- 关键词: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法律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