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正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体感
  • 2篇脲原体
  • 2篇男性不育
  • 2篇男性不育患者
  • 2篇解脲
  • 2篇解脲脲原体
  • 2篇解脲脲原体感...
  • 2篇精液
  • 2篇精液质量
  • 2篇不育
  • 2篇不育患者
  • 1篇带教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抗体
  • 1篇动脉
  • 1篇学法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筛查
  • 1篇医学检验科

机构

  • 5篇上海市第七人...

作者

  • 5篇徐正
  • 2篇练锋
  • 2篇孙建明
  • 2篇倪晨
  • 2篇李静
  • 2篇刘鹏
  • 1篇施纪文
  • 1篇陆志成
  • 1篇马晨芸
  • 1篇蒋秀娣
  • 1篇温惠萍
  • 1篇姚晓阳
  • 1篇沈海涛
  • 1篇段爱华

传媒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科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将2015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科进行实习的48名学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传统带教法(对照组,n=24)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试验组,n=24),对带教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以及教学调查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以及实践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检验科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本次教学过程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的教学满意度为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学检验科实习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开展,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将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应用中,增强临床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别立翰马晨芸徐正陆志成蒋秀娣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医学检验科实习教学带教教学效率教育
CLIA法联合TPPA法在临床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临床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LIA进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试验,阳性标本再经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复检。CLIA与TPPA结果不一致者用蛋白印迹法(WB)验证。结果 599例CLIA初筛阳性标本用TPPA法复检阳性568例、阴性31例;TRUST法复检阳性189例、阴性410例。31例TPPA阴性标本经WB试验验证结果为18例阴性、13例阳性。结论 CLIA法联合TPPA法初筛梅毒作为梅毒筛查的流程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段爱华施纪文温惠萍徐正
关键词:梅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血清学筛查
139例男性不育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精液质量的关系
[目的]分析和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39例UU感染男性不育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2例正常生育男子作为对照组,进行UU感染(培养法)检测,并检测精子活率、前向运动(PR)...
刘鹏徐正孙建明袁蓉李静倪晨练锋
关键词:男性不育精液质量解脲脲原体
139例男性不育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精液质量的关系
[目的]分析和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39例UU感染男性不育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2例正常生育男子作为对照组,进行UU感染(培养法)检测,并检测精子活率、前向运动(PR)...
刘鹏徐正孙建明袁蓉李静倪晨练锋
关键词:男性不育精液质量解脲脲原体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ACS患者纳入疾病组,36例非ACS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纳入疾病对照组,同一时期41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应用自建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三组抗CarP抗体表达水平,分析抗CarP抗体对ACS患者的诊断效能,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抗CarP抗体表达与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疾病组的抗CarP抗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疾病组患者的抗CarP抗体检测诊断ACS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6,P<0.05),诊断ACS的准确度为89.53%、灵敏度为89.61%、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98.57%、阴性预测值为50.00%。疾病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混合斑)比例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P<0.05),颈动脉稳定斑块(硬斑)比例及严重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疾病对照组(均P<0.05)。疾病组患者抗CarP抗体表达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呈正相关(P<0.05),与颈动脉稳定斑块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CarP抗体在ACS患者中的高表达及其在诊断ACS时所表现的高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性,使其有望成为早期诊断ACS及评估预后的血清学补充指标。不仅如此,抗CarP抗体与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更使得其有望成为预测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重要指标。
姚晓阳卢凌鹏沈海涛马金苗徐正刘路遥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