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娟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麦根系PIP2基因表达响应干旱-复水的遗传差异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的水分动态变化及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水孔蛋白基因PIP2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麦生理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抗旱性差异较大的2个小麦品种"陕合6号"(抗旱)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为材料,于幼苗培养至8d时,采用渗透势为-0.4MPa的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0(对照),12,36,60h,胁迫60h后复水36h。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从干旱胁迫到复水的整个过程中,水孔蛋白基因PIP2在2种小麦根系中的动态差异表达情况,以及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郑引1号"中PIP2的表达水平高于"陕合6号";而水分胁迫条件下,"陕合6号"中PIP2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郑引1号",且PIP2的表达随水分的动态变化在2个品种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可塑性。水分胁迫初期(36h内),"陕合6号"中PIP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至60h时又逐渐降低至低于对照水平;而"郑引1号"PIP2的表达量随着水分胁迫时间延长持续降低,至60h时几乎检测不到其表达。胁迫60h后复水36h,2个小麦品种中PIP2的表达量均有恢复,但"郑引1号"的净表达量仍未达到胁迫前的水平,而"陕合6号"则超过了胁迫前的水平,表现出补偿效应。与干旱敏感品种"郑引1号"相比,干旱胁迫下抗旱品种"陕合6号"的高PIP2转录水平对应于植株较高的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具有较低的根系细胞膜相对透性。【结论】抗旱品种在水分胁迫初期诱导并维持较高的PIP2表达,复水后PIP2的补偿表达可能是其具有较高抗旱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 余丽娟田又升张成双徐齐雯慕自新
- 关键词:小麦水孔蛋白干旱复水
- NO和水孔蛋白在小麦种子萌发中的互作效应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探究一氧化氮(NO)和水孔蛋白(AQP)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存在互作效应,以小麦品种陕合6号耐旱型)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型)为材料,研究H2O、HgCl2(500μM)、PEG(PEG-8000,-0.35MPa)、SNP(0.5mM)、NP+PEG、SNP+HgCl2溶液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SNP(NO供体)促进了抗旱品种种子的萌发,而抑制了干旱敏感品种种子的萌发;AQP在干旱敏感品种种子萌发中的作用大于抗旱品种;NO能够解除干旱和水孔蛋白抑制剂HgCl2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处理对吸胀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小于直接在处理液中萌发的抑制效应;O对AQP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且NO和AQP的作用主要存在于种子最初吸水萌动的12h内。
- 田又升余丽娟张成双徐齐雯慕自新
- 关键词:NO水孔蛋白种子萌发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