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彪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信息融合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杂波
  • 1篇信息融合
  • 1篇虚警
  • 1篇虚警率
  • 1篇异类
  • 1篇正交补
  • 1篇知识
  • 1篇知识框架
  • 1篇知识融合
  • 1篇识别方法
  • 1篇子空间
  • 1篇最大后验估计
  • 1篇协方差
  • 1篇协方差矩阵
  • 1篇目标检测
  • 1篇目标检测器
  • 1篇距离扩展目标
  • 1篇雷达
  • 1篇基于子空间
  • 1篇机载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3篇丁彪
  • 2篇简涛
  • 1篇关欣
  • 1篇郭强
  • 1篇何友
  • 1篇廖桂生
  • 1篇孙贵东
  • 1篇潘丽娜

传媒

  • 1篇电子学报
  • 1篇控制与决策
  • 1篇电光与控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非高斯杂波下基于子空间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器被引量:3
2017年
在辅助数据缺失的非高斯杂波背景下,采用两步法设计策略研究了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杂波纹理分量已知的条件下,对待检测数据进行高斯化,利用高斯背景下杂波协方差矩阵和目标散射点幅度的合适估计,建立检验统计量.其次,利用待检测数据在信号子空间正交补上的正交投影,估计杂波纹理分量,提出了基于子空间的距离扩展目标自适应检测器,并证明了其对杂波纹理分量的恒虚警率(CFAR,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非高斯背景下,所提检测器的CFAR特性和检测性能均优于对比检测器;另外,阵元数、目标距离单元数或杂波尖峰的增加,能不同程度改善检测性能.
简涛廖桂生何友丁彪
关键词:距离扩展目标恒虚警率
一种基于条件证据网络的多源异类知识融合识别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融合识别领域中不同框架下多源异类传感器的不确定证据信息无法有效融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条件证据网络的多源异类知识融合识别方法.该方法将战场协同作战中不同框架下多源异类传感器的领域知识统一在证据网络的结构下,形成多源异类知识融合识别模型,对多源异类传感器的不确定性证据信息进行基于条件证据网络的融合推理,得到识别结果.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优越性.
郭强关欣潘丽娜丁彪孙贵东
关键词:知识融合知识框架信息融合
非均匀杂波协方差矩阵的知识辅助估计方法
2016年
针对非均匀环境下的雷达目标自适应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知识辅助的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假设非均匀环境杂波服从协方差矩阵为随机矩阵的复高斯分布,选取逆Wishart分布作为先验分布引入,依据贝叶斯方法推导了杂波协方差矩阵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进而得到了协方差矩阵的最大后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杂波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知识辅助估计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非均匀环境下的雷达目标检测效果。
苗旭炳简涛丁彪
关键词:机载雷达非均匀环境最大后验估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