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祥云

作品数:17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锡林河流域
  • 4篇积雪
  • 3篇通径
  • 3篇通径分析
  • 3篇气象
  • 3篇气象因子
  • 3篇径流
  • 2篇雪深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融雪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群落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基流
  • 2篇基流分割
  • 2篇降雪

机构

  • 17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临沂大学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汉中水文水资...
  • 1篇北京禹冰水利...

作者

  • 17篇郝祥云
  • 16篇朱仲元
  • 8篇席小康
  • 4篇宋小园
  • 3篇焦玮
  • 3篇宋海清
  • 2篇张圣微
  • 1篇刘丹丹
  • 1篇董志兵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6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干旱指数与主成分分析的干旱评价——以锡林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3
2019年
利用锡林河流域逐月气象数据,分析了历年降水与气温的最值变化;计算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并用其对研究区干旱状况进行表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锡林河流域的干旱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81-2016年的最高气温变化呈微弱的升高趋势,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持平。最大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减小的,各月的最小降水量基本趋于0。CI指数表明,36 a中只出现过轻旱事件,且春季最多,其次为秋季,夏季发生的最少。SPI指数表明,36 a中出现了重涝、中涝、轻涝、重旱、中旱、轻旱事件,且事件的危害程度越高发生的概率相对越小,冬季发生的旱涝事件大多危害程度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气象因素的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水分胁迫对干旱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日照对干旱的影响,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气温对干旱的影响;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各地的干旱情况排名为:扎鲁特>巴林左旗>翁牛特旗>多伦县>化德>西乌珠穆沁>锡林浩特>林西县>东乌珠穆沁>朱日和>阿巴嘎旗>二连浩特>苏尼特左旗。
王慧敏郝祥云朱仲元
关键词:气象因子干旱指数CISPI主成分分析锡林河流域
近50a锡林河流域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锡林河流域气象站1964-2013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以及日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Danile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选定的8种极端天气指数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分析了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a锡林河流域TXID、TNID都呈上升趋势,分别达到0.70℃/10a和-0.78℃/10a。其他极端气温指标(ID、FD、SU)和极端降水指标(R95P、RXID、R95T)为下降趋势。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比较明显,而极端降水指数下降趋势并不显著。从时间转折上看,极端天气的各项指标均有突变发生,且突变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频率与锡林河流域区域气候变暖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郝祥云朱仲元宋小园席小康
关键词:突变分析锡林河流域
雪深再分析资料在锡林浩特地区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1981-2010年ERA-Interim全球再分析积雪资料和ERA Interim/Land陆面模式积雪资料(简称ERA-Land),以锡林浩特地区(锡林浩特、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正蓝旗、多伦县、那仁宝力格、克什克腾旗)共8个国家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为标准,计算其与再分析资料的相关系数、平均偏差、标准差比等统计参数。结合线性变化对比及质量指数和Brunke排名法,综合评估雪深再分析资料在锡林浩特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ERA-Interim、ERA-Land资料均能很好地再现研究区积雪深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但锡林浩特及其以东站点较西部站点再现能力更强;ERA-Land资料的模拟效果更优,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其在包括锡林浩特的研究区北部站点较南部吻合度高,质量较好;ERA-Land资料在锡林浩特地区大部分站点有质量变好趋势,那仁站最明显,在锡林浩特以南的正蓝旗站、多伦县站呈现变差趋势,但变率很小;ERA-Land资料在东乌珠穆沁旗站排序结果最优,正蓝旗最差。
王飞朱仲元郝祥云宋海清韩冬冬
关键词:积雪深度再分析资料
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探索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规律,基于半方差函数理论和普通克里格插值研究了0—10cm,20—30cm,40—50cm土壤有机碳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0—10cm,20—30cm,40—50cm层土壤有机碳的最优拟合模型依次是高斯模型、高斯模型、指数模型。(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相关性增强,0—10cm层土壤有机碳存在中等空间分布相关性,20—30cm与40—50cm层土壤有机碳具有强烈的空间分布相关性,自相关距离分别为25.81km,20.26km,45.00km。(3)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各方向土壤有机碳变异程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同层不同方向半方差变化明显,各向异性显著,不同层西南—东北45°方向以及东南—西北135°方向半方差变化最为明显,而各层45°方向变异程度却表现出相似性。(4)各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具有一致性,流域南部边缘到东部以及东北部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区域,北部、西北部以及上游的中南部是全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的区域,西部以及西南部土壤有机碳含量处于相对中等水平,流域地形与植被分布特征决定了土壤有机碳这种分布特点。
席小康朱仲元郝祥云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统计学各向异性
数字滤波法在锡林河基流分割中的比较与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以1974年锡林浩特水文站实测径流数据为例,通过Lyne-Hollick、Chapman、ChapmanMaxwell、Boughton-Chapman四种方法对其进行基流分割。一方面研究不同滤波方法滤波次数、滤波参数变化对基流分割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确定流域基流分割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LyneHollick、Chapman、Chapman-Maxwell、Boughton-Chapman四种滤波法在锡林河基流分割中,拥有两个滤波参数的Boughton-Chapman滤波法分割基流的模拟效果最好,这是因为拥有两个滤波参数的数字滤波器与拥有一个参数的数字滤波器相比,其对总径流序列的高频信号的平滑作用更显著,所获得的地下径流序列更稳定,变化性更小。但其相比于单参数滤波法分割次数较多。对于单参数滤波方法中,Lyne-Hollick滤波法分割基流的模拟效果较好,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较接近于1,平均相对误差均<5%,Chapman和Chapman-Maxwell滤波法分割结果偏低,平均相对误差均>10%。
宋小园朱仲元焦玮席小康郝祥云刘世利
关键词:基流分割
锡林河流域积雪时空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寒旱区草原流域地表水资源极为匮乏,融雪径流是寒旱区草原流域重要的水源,冰雪融化对河川径流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利用锡林河流域水文站2000—2013年逐日径流数据、锡林浩特气象站2000—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降雨、雪深数据及MOD10A2积雪产品数据,分析了锡林河流域积雪面积、雪深年际变化特征,气象因子与积雪面积、雪深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径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积雪面积、雪深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冬季积雪面积、雪深均达到最大值,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在年际变化上,积雪面积、雪深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冬季的积雪面积呈显著性增加。通过研究区气象因子与积雪的相关性表明,在积雪期,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雪深和积雪面积的主要因素,而在融雪期,气温与降水是影响雪深和积雪面积的主要因素。对径流影响因素的分析可得,气温对径流的影响最大,并且积雪面积、雪深与径流之间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说明积雪的变化也会对径流产生影响。研究积雪动态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对寒旱区草原流域水资源管理、农牧业发展和灾害防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郝祥云朱仲元宋海清宋海清
关键词:径流
锡林河流域降雪集中度集中期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1970—2016年锡林河流域4个国家气象站台的冬季降水资料,计算了流域的降雪集中度(PCD)、集中期(PCP),并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Mann-Kendall突变分析及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流域近50年降雪集中度、集中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锡林浩特站降雪较为集中,而阿巴嘎旗站降雪最不集中。流域降雪南部较北部更加集中,集中度增减趋势则呈东增西减之势;流域大部分站点都存在12月上旬这一个共同的集中期,集中期偏早年较多。集中度存在以25 a左右为主的周期变化,在此周期内降雪会经历集中—不集中—集中的交替变化,集中期的变化以24 a为主周期,在主周期内存在早—晚—早交替变化,且2016年以后集中期仍处在偏早期。流域各站的集中度在未来年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反持续性。
王飞朱仲元郝祥云韩冬冬王慧敏
关键词:锡林河流域集中度集中期R/S分析
气象因素对锡林河融雪径流影响的通径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锡林浩特、阿巴嘎旗、林西和克什克腾旗4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锡林浩特水文站1960—2010年的实测径流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在年时间尺度和季时间尺度上研究降水、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潜在蒸散发和有效积温等气象因素与径流的相关性、偏相关性,并通过通径分析,确定其对径流影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在年时间尺度上,日照时数、年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与径流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其对径流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其他因素对径流的间接影响也较小,不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气象驱动因素;降水、蒸发和有效积温与径流的相关性较高,这3种因素对径流的直接影响也较大,是影响流域径流的主要气象因素。在季时间尺度上,对锡林河流域径流变化影响较大的前3种因素依然是降水、蒸发和有效积温;但不同季节、不同气象因子对流域径流影响的贡献不同,春季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有效积温,夏季和秋季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降水。
宋小园朱仲元张圣微焦玮郝祥云
关键词:径流偏相关通径分析
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干旱状况分析——以锡林河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降水量与气温是引起干旱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1981—2016年的降水量与气温的逐月数据,绘制最值曲线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数据计算得到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且用其对锡林河流域干旱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在1981—2016年中,逐月平均气温最值曲线的变化趋势比较微弱,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分别为24.94,-23.53℃。最大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减小的状态,而最小降水量基本无变化,降水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178.1,0 mm。36年中,CI指数只有在春季、夏季和秋季3个季节中不为0,在月尺度上只发生轻旱事件共121次,其中春季发生的干旱事件最为频繁;秋季次之;夏季发生干旱事件的频次最少。干旱发生频次呈现出微弱的降低趋势。
王慧敏郝祥云朱仲元
关键词:气象因子锡林河流域CI干旱事件
锡林河流域草原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7
2017年
锡林河流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了解植被群落生物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科学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锡林河流域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样方调查和实验数据,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策系数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根冠比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均值分别为117.60 g?m^(-2)、1 548.69 g?m^(-2)、14.55;变异系数均在50%左右,属于中等变异程度。(2)影响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根冠比的环境因子不尽相同,相关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与海拔、生长季降水、生长季平均气温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地下生物量与海拔、生长季降水、生长季平均气温、年均温、0℃积温、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干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根冠比与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0~10 cm层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率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3)海拔和4—7月降水对地上生物量具有间接影响,而4—7月平均气温则对其具有直接影响,4—7月平均气温为主要决策变量。(4)4—7月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地下生物量主要产生直接影响,是控制地下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席小康朱仲元郝祥云李伟
关键词:生物量环境因子通径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