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春琴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中肠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细胞
  • 1篇家蚕
  • 1篇分化
  • 1篇干细胞
  • 1篇变态
  • 1篇变态发育

机构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篇向仲怀
  • 1篇陈毅彪
  • 1篇鲁成
  • 1篇崔红娟
  • 1篇郝向伟
  • 1篇韦转琴
  • 1篇李婷
  • 1篇郑春琴

传媒

  • 1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家蚕中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分析家蚕自幼虫期到蛹期发育过程中肠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情况,鉴定家蚕中肠干细胞的潜在定位。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与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追踪变态和发育时期家蚕中肠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幼虫经历蜕皮及变态时,中肠形态结构以及中肠上皮细胞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在幼虫每个龄期的盛食期肠壁较薄,眠前期(蜕皮前)明显变厚,至眠期其厚度达到峰值;中肠上皮层存在柱状细胞(CC)、杯状细胞(GC)和再生细胞(RC)3种细胞,3种类型细胞随龄期逐渐增多,其中各龄期柱状细胞持续增多,至眠期达到峰值,靠近基底膜的小细胞在眠前期增多。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和磷酸化组蛋白(Phospho-histone H3,PHH3)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到中肠上皮细胞,尤其是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在幼虫各龄眠前期的增殖率最高。同时通过BrdU滞留标记实验在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发现了BrdU滞留阳性信号。研究结果发现家蚕幼虫蜕皮时中肠上皮层靠近基底膜处的小细胞发生快速增殖,推测这些小细胞中存在着潜在的家蚕中肠干细胞。
陈毅彪李婷郑春琴郝向伟韦转琴向仲怀鲁成崔红娟
关键词:家蚕变态发育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