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杰
-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NT-proBNP及QRS波、LVEF对CRT-D心衰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借助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恢复房室、室间和室内运动的生理同步性。已被充分证明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1]及降低病死率,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 詹景冬颜凡辉赵英杰李颖郭方明赵明俐
-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右心房LVEFQRS波左心室起搏
- 室间隔优势传导导致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探讨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起源点和出口之间关系及产生机制。方法本研究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25例,起源于主动脉窦者21例。根据体表心电图将其分为两组:A组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7例;B组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者14例。在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构建左心室流出道(A组)或左、右心室流出道(B组)三维解剖图,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对所有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体表心电图特点、激动标测、起搏标测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21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成功靶点位于左冠窦17例,右冠窦2例,无冠窦2例。A组左心室流出道标测最早激动点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2~34(27.4士4.6)ms;B组14例患者进行右心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窦内标测,激动时间5例右心室流出道晚于主动脉窦,提前时间:22~28(25.2±2.7)ms比26~40(32.8±5.2)ms(t=-3.6,P=0.024);9例右心室流出道早于主动脉窦,提前时间:22~38(28.7±5.9)ms比18~28(22.7±3.6)ms(t=3.8,P=0.005);起搏标测右心室流出道相似度均在90%以上。三维标测示:9例右侧较左侧提前患者右心室流出道激动标测最早点与左侧成功靶点位置相对应。结论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存在具有优势传导的心肌,可能是导致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型的原因。
- 王宇彬楚建民宋书凯王靖刘霄燕赵英杰浦介麟张澍
-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VALSALVA窦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与血清TNF-α、VEGF水平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ACS患者60例,根据ACS患者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8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22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及VEGF水平,并分析各组患者不同血管病变程度、斑块特征与TNF-α、VE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UAP组血清TNF-α水平[(4.99±0.27)μg/L]与NSTEMI[(5.62±0.32)μg/L]组和STEMI[(5.77±0.42)μg/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7.08;均P<0.05)。单支病变组TNF-α、VEGF[(3.34±0.32)μg/L、(310.94±67.83)μg/L]水平和多支病变组[(5.87±0.46)μg/L、(388.32±143.59)μg/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1,2.12;均P<0.05)。重度狭窄组血清TNF-α水平[(5.19±0.47)μg/L]高于轻度狭窄组[(3.55±0.28)μg/L]和中度狭窄组[(3.64±0.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11.25;均P<0.05)。易损斑块组[(4.36±0.87)μg/L]和斑块破裂组[(5.86±0.33)μg/L]血清TNF-α水平高于其他斑块类型组[纤维斑块组(2.99±0.77)μg/L、脂质斑块组(3.35±0.65)μg/L、钙化斑块组(2.79±0.31)μg/L和巨噬细胞浸润组(2.83±0.34)μ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10,4.89,5.62,5.00,11.41,11.72,5.62,20.86,20.56;均P<0.05)。各组VEGF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TNF-α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118),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241),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斑块(UP)组斑块纤维帽厚度[(57.92±18.22)μm]小于稳定斑块(SP)组[(217.17±105.23)μm],UP组斑块脂质池弧度、微通道比例、管腔内血栓比例、巨噬细胞浸润比例、胆固醇结晶比例[(207.23±65.56)°、9/29(31.03%)、4/29(13.79%)、15/29(51.72%)、15/29(51.72%)]均高于SP组[(143.65±34.12
- 颜凡辉赵明俐李颖郭方明詹景冬赵英杰王阳张艳芬赵笑梅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GENSINI评分
-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发病12 h内的AMI患者,且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缺血后处理组采用球囊预扩张反复充盈、回吸的方法,实现梗死相关动脉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PCI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NGF水平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入院时,缺血后处理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6.55±4.68)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21.03±2.25)μg/L]和血清NGF水平[(0.13±0.06)ng/L]与对照组[(97.38±5.46)U/L、(21.24±2.36)μg/L、(0.12±0.04)ng/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64,1.39;均P>0.05)。入院后3 d,缺血后处理组cTnI水平[(22.96±2.46)μg/L]低于对照组[(39.85±3.68)μg/L],CK-MB[(101.28±3.46)U/L]、血清NGF水平[(0.22±0.03)ng/L]高于对照组[(93.50±5.68)U/L、(0.14±0.06)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6,11,70,11.93;均P<0.05)。入院后7 d和14 d,缺血后处理组CK-MB[(13.43±2.35)U/L、(4.23±1.38)U/L]、cTnI[(6.33±1.38)μg/L、(0.78±0.14)μg/L]和血清NGF水平[(0.14±0.04)ng/L、(0.12±0.04)ng/L]均低于对照组[CK-MB(15.48±4.96)U/L、(6.47±1.35)U/L;cTnI(7.75±2.47)μg/L、(1.15±0.39)μg/L;NGF(0.22±0.05)ng/L、(0.19±0.05)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11.60,5.02,8.93,12.49,10.93;均P<0.05)。AMI发病6个月后,两组间不同心肌梗死面积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P<0.05)。结论经缺血后处理的AMI患者血清NGF水平呈动态变化,峰值提前,可做为缺血后处理有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缺血后处理可有效减少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
- 颜凡辉李颖詹景冬郭方明赵英杰赵明俐王阳张艳芬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神经生长因子心肌梗死面积
- 三维电解剖标测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传导区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通过三维电解剖技术标测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的缓慢传导区(slow conduction zone,SCZ)。方法使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对12例ILVT患者进行标测,构建左心室解剖模型,在窦性心律和室性心动过速下对左后分支电位(posterior fascicular potential,PP)及舒张期电位(diastolic potential,DP)进行标测,研究分析SCZ的电生理特性及解剖分布特征。结果9例患者在窦性心律和室性心动过速下进行三维标测,3例患者只在室性心动过速下进行标测。能够记录到DP的SCZ位于左心室后间隔基底部,长度约(25.1±2.2)mm,传导速度为(0.08±0.01)m/s,且在窦性心律下和室性心动过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后分支PP区位于左后间隔部。其中9例患者在窦律和室速时均标测到DP与PP交汇区,此交汇区在窦性心律下和室性心动过速时位置相同,且所有患者在此交汇区消融放电均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结论SCZ与左后分支的交汇区是消融ILVT的关键区域,可通过对该区域的标测来指导ILVT的消融。
- 郭琦楚建民赵英杰韦伟刘霄燕王靖浦介麟张澍
- 关键词:电解剖标测
- 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的右侧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与鉴别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复杂多径路心动过速时的应用拖带和程序S2刺激进行诊断和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间歇性预激波患者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脏电生理检查行右心室拖带刺激和心室程序S2刺激,测量最后一跳刺激信号到自身心房波间期减去心动过速下心室到心房的间期(SA-VA)和起搏后间期(PPI)-心动过速周长(TCC),并行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结果术中心室分级刺激S1S1:350 ms诱发右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TCL为372 ms,PPI为395 ms,继续行心房S1S2:500/310 ms刺激,"跳跃"诱发同前一样的室房波不融合心动过速。再次行心房S1S1:280 ms刺激,可反复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旁路参与的心动过速下给予心室程序S2刺激,测量PPI为385.1 ms,TCL为360.1 ms,PPI-TCL≤20 ms,证实为右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时存在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行心动过速,给予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径路和旁路。术后随访12个月未有心动过速发作。结论通过右心室心室拖带刺激,以及测量SA-VA间期和PPI-TCL间期可以用来鉴别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间隔房室旁路。
- 李颖赵英杰郭方明孙宇王靖楚建民
- 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采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小剂量甲状腺素)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79.6%(P<0.05);研究组心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采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的效果显著。
- 郭方明李颖赵英杰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小剂量甲状腺素
-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基质的电解剖差异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索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左心室传导系统和缓慢传导区电解剖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20例成功消融的ILVT患者(ILVT组),年龄20~51(37±7)岁,男16例;26例AVRT患者(对照组),年龄25~51(38±8)岁,男20例,窦性心律下分别建立左心室三维电解剖标测,标记左心室传导系统、缓慢传导区及其交汇区,分析变异情况.ILVT组患者依据消融关键区和拖带刺激进行消融.结果 根据浦肯野电位分布将传导系统变异分为3个亚型:两分支、三分支和扇形分布于左心室间隔,两组间各分支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慢传导区在ILVT中亦存在变异:17例位于后下间隔,1例位于下间隔近心尖处,2例于中、后间隔处.浦肯野电位和舒张期电位间存在面积约(1.5±0.4) cm2的交汇区,该处拖带和消融均取得成功.6例AVRT患者于后下间隔处记录到缓慢传导区,长度[12.0~28.7 (20.4±4.7) mm对11.8~ 20.3(16.1±3.3) mm,t=2.1,P=0.048]、面积[1.6~ 3.5(2.5±0.5) cm2对1.4~2.1 (1.8±0.3) cm2,t=3.0,P=0.006]显著小于ILVT组.结论 左心室传导系统和缓慢传导区存在多种变异,使ILVT折返机制更为复杂.
- 刘霄燕韦伟楚建民赵英杰王靖郭琦浦介麟张澍
- 关键词: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电解剖标测
- 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探讨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指导意义.方法 本研究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25例,起源于主动脉窦(aortic sinus cusp,ASC)21例;在Carto系统下构建右心室流出道和/或左心室流出道三维解剖图,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对所有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与成功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17例,右冠窦2例,无冠窦2例.体表心电图特点:右束支阻滞图形7例为A组,左束支阻滞图形14例为B组.A组ASC最早激动点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earliest ventricular activation,EVA) 22 ~ 34(27.4±4.6)ms,B组右心室流出道EVA:22~38(27.4±5.2)ms,主动脉窦内EVA:18 ~40(25.9±6.0)ms,其中9例激动时间右心室流出道较冠状窦内提前,右侧起搏标测相似度90%以上.有17例患者在靶点处标测到峰电位,有19例患者在靶点附近标测到舒张期电位,舒张期电位呈区域性分布,面积1.0~ 1.5 cm2.16例记录到峰电位和舒张期电位,由Carto系统可见峰电位位于舒张期电位区域边缘,在峰电位处消融成功,1例记录到峰电位但未记录到舒张期电位,在峰电位处消融成功,3例只记录到舒张期电位,在舒张期电位区域内消融成功,只有1例既无峰电位又无舒张期电位.结论 峰电位与舒张期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具有指导意义.
- 王宇彬楚建民宋书凯王靖刘霄燕赵英杰浦介麟张澍
- 关键词:主动脉窦室性早搏射频消融三维电解剖标测
- 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瑞舒伐他汀+尼可地尔)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T-1、hs-CRP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效果好。
- 郭方明李颖赵英杰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瑞舒伐他汀尼可地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