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栽培
  • 1篇地膜
  • 1篇地膜覆盖
  • 1篇药效
  • 1篇药效试验
  • 1篇夜蛾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超高产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模式
  • 1篇制种
  • 1篇制种田
  • 1篇双行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种田
  • 1篇综合配套技术
  • 1篇棉花
  • 1篇棉花黄萎病
  • 1篇棉铃

机构

  • 4篇宁河县农业技...

作者

  • 4篇董振起
  • 3篇王连芬
  • 2篇田建全
  • 2篇李国斌
  • 1篇俞广江
  • 1篇尹晓丽
  • 1篇曹玉霞
  • 1篇曹玉霞
  • 1篇尹晓丽
  • 1篇徐明阳
  • 1篇徐明阳

传媒

  • 4篇天津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玉米超高产栽培模式综合配套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近几年,由于农民传统的栽培模式一直没有改变,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施肥方法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玉米单产水平增产缓慢。因此在选用高产、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引进玉米超高产"8030-2金鼎"模式,在本地进一步熟化,制定出一套适合宁河县的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
曹玉霞尹晓丽董振起
关键词:玉米
气象因子对棉花黄萎病流行与危害的影响
2014年
研究表明黄萎病在平均地温23.6℃开始发病,发病适宜地温22℃左右,地温高于25℃,不利于黄萎病的发展;在适宜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有利于病情的发展。降雨之后适时中耕散墒,迅速提高地温是减轻黄萎病发病程度和蔓延的重要措施。不同棉花品种抗病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抗2株系-1、冀棉958达高抗水平,病情指数为1.38和9.5。而对照品种状元棉为感病水平,病情指数为48.25。抗病性高低与产量呈正比,建议重发病地块推广使用抗病品种。
田建全王连芬李国斌董振起徐明阳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变温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康邦)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被引量:1
2015年
喷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康邦)防治棉铃虫试验表明,药后3d防治效果达90.86%、药后7d防效为98.45%、药后14d防效为98.36%。康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皆好于对照5%甲维盐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药剂,防治时间宜在棉铃虫幼虫孵化初期至幼虫二龄期前喷施。
曹玉霞尹晓丽王连芬董振起俞广江
关键词:棉铃虫药效
花生制种田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4年
花生制种田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与施肥、覆膜播种机选型、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期收获等。其中播种机选型是保障花生苗齐苗壮和增产增效的技术关键。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花生单位制种产量较传统裸地种植三年平均提高26.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kg/m3。
田建全王连芬李国斌董振起徐明阳
关键词:地膜覆盖大垄双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