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价被引量:10
- 2010年
- 介绍了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价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影响生态环境选取的关键因素,对目前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实例,针对其复杂环境系统的特点,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评价。
- 周游才庆祥周伟王博文秦涛
- 关键词: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价等标污染负荷法
-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跨竹矿区生态承载力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以跨竹煤矿为例,分析了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化预测和分析了矿区开发所需的生态足迹,并与区域生态承载力相对比,认为,两者之间的差值为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可以此来评价区域生态对矿区开发的承载力。
- 张名中王博文秦涛周游
- 关键词: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
- 黄土沟壑区特厚煤层开采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黄土沟壑区煤炭大规模开采诱发的地表裂缝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损伤。以内蒙古大饭铺煤矿612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探究工作面开采导致的地表裂缝的产生机理、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在开切眼周围容易产生沿边缘分布的拉伸裂缝和在中心区域呈O形分布的沉降坑;工作面中部区域散布着随工作面走向推进的弧形裂缝以及边缘区的拉伸裂缝,停采线范围附近地表裂缝主要以C形分布的张开式拉伸裂缝为主;(2)工作面整体以宽度为10~30 cm的裂缝为主,大多数裂缝的落差在5~20 cm之间;(3)工作面采动过程中顶板裂隙不断发育贯通地表产生地裂缝,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裂缝宽度增加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小直至趋于闭合;(4)沿工作面倾向方向,在地表沉陷区周边形成环状裂缝分布区,边缘区域裂缝不断发育,在工作面推进位置前方裂缝呈现“发育—闭合”的趋势。研究成果对西部黄土沟壑矿区煤炭开采与区域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李运成黄艳利吴运标郭亚超孙太洋刘亚辉杨原刘首奎秦涛
- 关键词:黄土沟壑区地表裂缝无人机影像开采沉陷
- 露天矿带式输送机移设方式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半连续工艺已经成为我国大型露天煤矿剥采环节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带式输送机的移设是整个半连续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伊敏露天矿输送机3种移设方式的综合比较,得出两台移设机前后布置,同向行走,扇形移设为最佳移设方式。研究结果对其他露天矿的相似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 王博文才庆祥陈彦龙周游秦涛
- 关键词:露天矿半连续带式输送机
- 浅析双侧折返入换装车法对电铲效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对特大型露天矿双侧折返入换装车形式及装车时间进行了研究。并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为例,分析了双侧装车的实际效率,结果表明,双侧装车待装时间、装车时间均比单侧装车减少,使双侧装车电铲效率比单侧装车提高了23.38%。
- 秦涛才庆祥周伟陈树召杨海春
- 关键词:露天矿电铲
- 495HR电铲不同铲斗容积生产能力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从勺容比、装车周期、电铲生产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哈尔乌素露天煤矿495HR电铲原配置60.4 m3铲斗存在的问题和应用52.8 m3铲斗的效果,认为小铲斗更为合理。理论分析表明,与MT5500卡车匹配,52.8 m3铲斗更为合理,其小时技术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仅分别降低1.0%和3.4%;生产实践表明,采用52.8 m3铲斗可缩短装载周期6.2%,实际小时生产能力仅降低3.6%。由于改进了开斗机构,降低了铲斗1次装载量,使电铲开斗机构的故障次数和故障时间分别减少70%和77%,月能力增大了4.4%。
- 秦涛才庆祥张丁周伟陈树召
- 关键词:露天矿电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