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春霞
作品数:
2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合作作者
赵庆超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文学
主题
2篇
电影
2篇
电影改编
2篇
奇观
2篇
小说
2篇
聊斋
2篇
聊斋小说
2篇
画皮
2篇
改编
2篇
《画皮》
1篇
叙事
1篇
叙事功能
机构
2篇
井冈山大学
作者
2篇
赵庆超
2篇
石春霞
传媒
2篇
蒲松龄研究
年份
1篇
2013
1篇
2012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从小说经验到大片奇观(续)——聊斋小说《画皮》的新世纪电影改编现象解析
2013年
两部大片《画皮》改编过程中的形象元素置换在强化观赏效应的同时,其实也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了行动元的作用,从叙事功能上丰富了小说的阐释功能。在小说《画皮》的故事中,由于叙述篇幅限制,挖心行动的发送者和接受者、捉鬼行动的主体和客体都显得简洁单纯;而到了大片中,这些行动元则被进一步细化和复杂化,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捉妖群体和妖类群体,并且捉妖者与被捉者各自为了自己的行动目的,可以互为主体与客体.
赵庆超
石春霞
关键词:
《画皮》
电影改编
小说
聊斋
叙事功能
从小说经验到大片奇观——聊斋小说《画皮》的新世纪电影改编现象解析
被引量:2
2012年
新世纪以来,聊斋小说《画皮》的电影改编经历了从小说经验到大片奇观的审美转变,在描写场域、形象元素和叙事格调上都表现出由作家个人的创作体验向时尚化的集体观赏兴趣的位移。小说《画皮》主要满足文字线性阅读的需要,相对单一化的传播路径决定了作家个人的先在性位置,因此较少功利创作目的的追逐使得作品保持着作家的个性化印痕;而由它改编而成的大片更多地受到商业票房法则的制约,需要通过魔幻、爱情加动作的奇观元素迎合视觉之维在当代文化消费中支配性和主导性地位。关于中国式大片回归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原点上在影像改编中去调和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陈嘉上和乌尔善的《画皮》均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赵庆超
石春霞
关键词:
聊斋小说
画皮
电影改编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