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艳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银杏
  • 1篇得率
  • 1篇雄株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片
  • 1篇银杏酸
  • 1篇银杏外种皮
  • 1篇银杏雄株
  • 1篇银杏萜内酯
  • 1篇生物合成
  • 1篇内酯
  • 1篇萜内酯
  • 1篇外种皮
  • 1篇类化
  • 1篇类化合物
  • 1篇化合物
  • 1篇活性

机构

  • 4篇扬州大学

作者

  • 4篇蒋菲
  • 4篇陈鹏
  • 4篇王金艳
  • 1篇沈丹红
  • 1篇李卫星
  • 1篇戴燕

传媒

  • 1篇果树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银杏雄株叶片类黄酮糖基转移酶活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为银杏黄酮糖苷的生物合成代谢研究及其叶用资源评价和优选提供新的技术。【方法】根据UFGT催化黄酮苷元槲皮素与UDPG反应生成槲皮素糖苷和UDP的原理.建立经试验筛选得到的最佳pH、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组成的优化体系,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银杏雄株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UFGT酶活性。【结果】反应产物UDP线性为12.5—300mg·L^-1(r=O.9994),回收率为98.76%,RSD为1.3%(n=5);建立的UFGT活性测定优化体系为:pH=8.0、反应温度30℃、槲皮素浓度400μmol·L^-1、反应时间4h:银杏雄株叶片5—10月间UFGT活性变化表现为由5月份的0.2μmol·L^-1·min^-1逐渐上升,到9月份达到最大值,为0.62μmol·L^-1。【结论】该技术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推荐供银杏黄酮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参考应用.银杏叶用雄株9月份采叶可获得较高的黄酮糖苷含量。
沈丹红陈鹏蒋菲马江黎王金艳戴燕
关键词:银杏雄株叶片
银杏外种皮EGBE的制备研究
2014年
银杏外种皮中酚酸类有效成分对作物病虫害具明显抑制作用。中国银杏外种皮资源丰富,为了便于其开发利用,本研究于银杏种实采收期收集并洁净外种皮,经自然干燥后,分别进行溶剂类型、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单因素优化提取试验,明确银杏外种皮提取物EGBE得率高达44.87%的提取制备优化体系为:料液比1:20(g:mL)、80%乙醇溶液、40℃条件下超声提取30 min。经HPLC检测,该得率的EGBE中银杏酸含量相应高达13.25%。研究结果不仅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银杏酸含量较高的EGBE,而且为银杏外种皮的高效利用提供了EGBE制备的优化体系与技术。
李苛苛马江黎陈鹏王金艳蒋菲
关键词:银杏外种皮得率银杏酸
银杏斑叶超微结构观察及叶绿素含量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解银杏斑叶发生形成及其变化机制,定点定枝观察斑叶的形态变化及叶绿体超微结构,测定叶绿素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斑叶表现为黄绿相间的条斑,观赏性较强,且其性状保持相对稳定;斑叶发生的植株其新梢和当年生短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正常枝梢叶片,且呈显著差异;斑叶黄色部分超微结构发育与正常枝梢叶片不同,表现为叶绿体数目相对较少,基粒片层垛叠程度相对较低,疏松且色浅,膜结构模糊,形状不规则,片层出现降解;质体小球较多且密,无淀粉粒或很少。这为斑叶银杏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
李卫星蒋菲马江黎王金艳杨舜博陈鹏
关键词:银杏叶绿素含量叶绿体超微结构
银杏萜内酯成分生物合成的基因调控与表达的研究进展
银杏萜内酯类化合物是银杏所特有的具重要生物活性的成分,尤其银杏叶中含量较高,是银杏叶提取物(Egb)中主要质量指标之一,已被广泛用于制药和生产保健产品.应用生物技术提高银杏萜内酯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效率是提高银杏叶中萜内酯类...
王金艳陈鹏蒋菲马江黎
关键词:银杏生物合成基因调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