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洋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防治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隐匿性感染
  • 1篇再激活
  • 1篇社区儿童
  • 1篇示范区
  • 1篇携带者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研究
  • 1篇进化
  • 1篇进化特征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蒲中枢
  • 3篇王洋
  • 2篇苏海霞
  • 2篇闫永平
  • 2篇王安辉
  • 2篇付婷
  • 1篇吉兆华
  • 1篇邵中军
  • 1篇高洁
  • 1篇徐锐
  • 1篇成慧娟
  • 1篇孙国栋
  • 1篇王宇飞
  • 1篇温小辉

传媒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武威市某镇乙型肝炎感染者家庭内部隐匿性感染现状及其分子进化特征
2017年
目的研究武威市某镇乙型肝炎病毒(HBV)家庭内部感染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的流行现状及其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以2009年武威市某镇体检发现的HBs Ag阳性者为先证者,询问其家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此家庭内部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血样。采用ELISA检测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对所有血清样本用病毒DNA磁珠法试剂盒提取,而后巢式PCR扩增S区获得HBVDNA片段,测序后应用mega6.0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共收集血清学标本80份;HBs Ag、抗-HBc、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3.8%、78.8%、37.5%;OBI共有12例,感染率是26.7%(12/45)。结论在HBV感染家庭中,家庭内部OBI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基因型主要是C型、D型,其中基因型D型居多。
温小辉蒲中枢王洋付婷成慧娟苏海霞邵中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分子进化
武威市某社区人群HBsAg携带者自发性再激活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者发生自发性再激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社区人群乙型肝炎的防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年9月甘肃省武威市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的HBsAg携带者队列基础上,于2012年和2014年开展随访研究,分析自发性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随访发现,852例HBsAg携带者中共有72例发生再激活,发病密度为2 746.8/10万人年。不同性别间再激活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3.901,P=0.048),男性累积再激活率为10.39%,高于女性累积再激活率(6.62%)。各年龄组间再激活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x^2=6.524,P=0.038),其中46~59岁年龄组累积再激活率最高,为11.95%。HBsAg携带者基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水平不同,再激活率也不同(x^2=10.404,P=0.006),当HBV DNA基线水平>1×10~5IU/ml时,累积再激活率可达14.36%。结论社区HBsAg携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自发性再激活,其中男性、中年人群和基线HBV DNA水平较高者易发生再激活,应进一步加强HBV携带者的管控工作,对其定期进行随访监测,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时机。
孙国栋王安辉王宇飞蒲中枢付婷王洋闫永平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乙型肝炎防治示范区社区儿童HBV感染情况的调查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乙肝防治示范区社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实际感染情况,为阻断HBV的传播、控制儿童中乙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乙肝防治示范区社区人群中选择12岁及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esorbentassay,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和抗-HBs,乙肝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eAg)阳性者进行HBeAg、肝功能及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参加本次调查的12岁及以下社区儿童共4159名,HBsAg阳性儿童52例,HBsAg阳性率为1.25%(52/4159)。各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x^2=2.90,P=0.407),以1-3岁组最高为2.23%(6/269)。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68%(4104/4159),儿童抗-HBs阳性率达到59.05%(2456/4159),各年龄组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81,P〈0.001),以10-12岁组最高为73.57%(1116/1517)。52例HBsAg阳性儿童中,抗-HBs阳性者占15.38%(8/52),HBeAg阳性者占28.85%(15/52),HBVDNA〉1×10^3IU/mL者占51.92%(27/52),肝功异常者占5.77%(3/52)。结论乙肝防治示范区社区儿童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BV感染,4-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较低,敦促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母婴传播的阻断,同时建议对4~6岁儿童开展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王洋苏海霞王安辉吉兆华高洁徐锐蒲中枢闫永平
关键词:儿童肝炎病毒乙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