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扬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高邮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代谢网络
  • 2篇动脉自旋标记
  • 2篇血流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自旋标记
  • 2篇脑血
  • 2篇脑血流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眼眶
  • 1篇眼眶内
  • 1篇眼眶内侧壁
  • 1篇腰痛
  • 1篇造影
  • 1篇数字减影

机构

  • 6篇高邮市人民医...
  • 2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门市五邑中...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王扬
  • 3篇苏辉
  • 2篇王宁
  • 1篇赵天
  • 1篇李月峰
  • 1篇冷晓辉
  • 1篇朱彦
  • 1篇陈芸
  • 1篇刘海花
  • 1篇罗香

传媒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眼眶内侧壁—筛骨纸板骨折的MSCT诊断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眼眶内侧壁—筛骨纸板骨折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2例眼眶内侧壁骨折患者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扫描及MPR重建。结果显示骨折线20例,筛骨纸板断裂、内陷32例,合并内直肌肿胀,眶内积气,筛窦积液、积血等间接征象。结论 MSCT及MPR重建对眼眶内侧壁—筛骨纸板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苏辉姜庆慧王扬时宝勇
关键词:骨折MSCTMPR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观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丘脑-皮层环路的代谢网络连接属性
2024年
目的 从代谢网络连接的角度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纹状体-丘脑-皮层(striatal-thalamo-cortical,STC)环路紊乱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 采用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获取62名PD患者以及65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受试者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数据。基于CBF信息计算两组STC环路代谢网络的连接属性,包括种子点-连接、皮层-连接及模块-连接。随后使用置换检验分别进行三种网络连接的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认知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HC受试者,PD患者其种子点-连接值在双侧颞下回、双侧梭状回、双侧额中回、左侧枕中回以及右侧中央后回等脑区显著增高,而在双侧颞中回、左侧额直回、左侧颞上回、双侧额下回、双侧楔前叶、右侧辅助运动区以及双侧顶下回等脑区显著减低(P<0.05);其与感觉运动皮层存在显著增强的皮层-连接、而与运动皮层及顶-枕叶皮层存在显著减弱的皮层-连接(P<0.05);模块-连接于额叶模块与运动模块、感觉运动模块与顶-枕叶模块以及顶-枕叶模块与颞叶模块之间呈现显著升高;而于额叶模块与颞叶模块、运动模块与顶-枕叶模块以及感觉运动模块与颞叶模块之间呈现显著降低(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代谢层面的神经网络紊乱,涉及到STC环路内以基底节区为枢纽的广泛性连接异常。
王扬苏辉王宁孙存可刘海花朱承伟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血流量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分析帕金森病神经代谢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PWI)从代谢视角探讨神经网络的无创性构建,并分析其拓扑属性改变在帕金森病(PD)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磁共振ASL-PWI获取52例PD患者及相匹配的55例健康志愿者(HC组)的脑血流信息,构建组水平的神经代谢网络,采用图论分析网络的全局和节点拓扑属性(稀疏度为10%~50%,步长为1%)并进行组间比较。全局拓扑属性包括小世界属性(γ、λ、σ)、最短路径长度(Lp)、聚类系数(Cp)、全局效率(Eglob)和局部效率(Eloc),节点拓扑属性包括节点介数(BC)、节点度(DC)和节点效率(NE)。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分布、受教育程度及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运动功能(UPDRS-Ⅲ)评分为24.60±14.00、疾病H-Y分期为1.39±0.49。在全局拓扑属性方面,PD组和HC组的神经代谢网络均显示出小世界属性(γ>1、λ≈1且σ>1);PD组的Eglob值显著高于HC组(0.25 vs.0.23),而λ(0.42 vs.0.46)、Lp(0.67 vs.0.76)、Cp(0.26 vs.0.30)和Eloc值(0.32 vs.0.34)均显著低于HC组(P均<0.05)。在节点拓扑属性方面(三种节点属性中任一异常),相较于HC组,PD组在双侧楔前叶的BC(左:436.56 vs.60.71;右:529.37 vs.92.12)、双侧中央后回的NE(左:0.26 vs.0.31;右:0.24 vs.0.30)和DC(右:10.92 vs.18.95)、左侧岛叶BC(14.23 vs.81.00)、左侧舌回BC(59.55 vs.3.84)、左侧梭状回BC(75.32 vs.5.83)、左侧颞中回BC(37.19 vs.221.12)、DC(15.04 vs.22.59)和NE(0.26 vs.0.32)、左侧额下回BC(127.39 vs.4.02)和双侧额上回BC(左:4.02 vs.127.39;右:3.47 vs.71.77)均存在显著改变(P均<0.05,FDR校正)。结论:基于ASL-PWI显示的脑血流信息无创性构建神经代谢网络具备可行性,且PD患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全局及节点水平均存在代谢性病理异常。因此,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PD神经网络退行性损伤的机制阐述。
王扬苏辉王宁孙存可赵相胜张瑞平蔡舟波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血流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腹直肌分离被引量:3
2022年
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是产后并发症之一,常采用腹肌训练的方法促进其康复,但至今没有普遍可接受的训练模式及其相应理论支撑。本文从腹壁生物力学角度对DRA机制和康复效果进行综述,同时也分析了其争议的原因。主要原因包括腹直肌间距(inter⁃rectus distance,IRD)和腹肌厚度测量方法和测量部位的不统一,以及未能用生物力学方法探讨DRA发生机制等。因此,今后应规范DRA训练方法,研究DRA状态下的腹肌及其腱膜力学特征,为腹肌训练模式提供依据。
罗香王扬李月峰马瑞
关键词:生物力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在下肢动脉病变CTA诊断中的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对下肢动脉病变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1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TA检查资料(65条下肢动脉)。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算法和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HIR)算法对CTA图像进行重建,以HIR法为参照进行质量评估;两位医师在不同重建算法下对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Kappa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HIR法和DLIR法诊断下肢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效能。结果与HIR法相比,DLIR法图像质量的噪声显著降低(Z膝上动脉=8.36,Z膝下动脉=9.46,Z足背动脉=7.19,均P<0.001),信噪比(Z膝上动脉=-7.32,Z膝下动脉=-7.91,Z足背动脉=-8.45,P<0.001)及对比噪声比(Z膝上动脉=-8.66,Z膝下动脉=-9.21,Z足背动脉=-8.52,均P<0.001)显著提高。DLIR法对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识别和评估均显示出更高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0.86)。与HIR法相比,DLIR法的图像对膝下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72.2%vs.94.4%)、特异性(78.7%vs.95.7%),足背动脉中度狭窄的特异性(86.0%vs.97.7%)及重度狭窄的敏感度(50.0%vs.87.5%)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DLIR算法可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的CTA图像质量,并获得更优的诊断效能。
陈芸朱彦王扬赵天李月峰陈兴兵
关键词:下肢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腹横肌生物力学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躯干稳定性对于脊柱及其远端肢体自由、协调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稳定性是由整体和局部两个部分维持:整体稳定系统由较大的、浅表的腹外斜肌、腹直肌和竖脊肌等组成,它们跨过身体的多个节段,在胸上肢和盆下肢之间传递负荷;局部稳定系统为躯干深层肌,如腹内斜肌、多裂肌和腹横肌,它们在增强腰椎节段控制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罗香冷晓辉王扬李月峰姜平马瑞
关键词:腹横肌生物力学康复训练腰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