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越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英语
  • 3篇译介
  • 3篇乐记
  • 3篇《乐记》
  • 2篇英语世界
  • 1篇动机
  • 1篇多样性
  • 1篇信度
  • 1篇叙事
  • 1篇雅俗
  • 1篇言教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类
  • 1篇艺术类学生
  • 1篇艺术类院校
  • 1篇译介研究
  • 1篇译者
  • 1篇音乐
  • 1篇音乐思想
  • 1篇英译

机构

  • 6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6篇武越
  • 1篇高圣兵

传媒

  • 2篇学海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雅俗并举:白蛇叙事于英语世界的传播路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在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局面下,中国传统民间文学“走出去”的进程面临译介途径单一与力度不足的困境。白蛇叙事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学海外译介形式最为多样、成果最为丰硕的典范,其在英语世界的“转型”集中于叙事方式和作品样态两个层面。文学翻译、学术研究和文艺改编对白蛇叙事的域外传播和世界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白蛇叙事为例观照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海外译介路径,在开放性的标准之下多维度地开展学术研究、文学译介和文艺改编,或能推动民间文学“走出去”的进程。
武越高圣兵
阐释的信度:理雅各《乐记》“象德”说英译辨析被引量:1
2019年
《乐记》为先秦儒家论乐的集成之作,其中探讨的“以乐象德”的伦理哲学对后世文艺理论的衍生与社会道德教化理论的塑形发挥了重要作用。理雅各英译《乐记》秉承直译原则,释译结合,力图兼顾顺畅与达意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其中对“象德说”相关元素的阐释与翻译却与原文相异,并与译文文内逻辑不符。本文从理雅各本人所秉持的阐释观入手,以阐释的多元性与客观性之间的矛盾为考量对象,探索(立文本相对意义且于翻译中实现有效阐释的途径,并提出以连贯、互文、语境为考量效度(保译文阐释的信度。
武越
关键词:连贯互文
儒家音乐思想于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进程探析
本文考量儒家乐典在英语世界的推介、译介与音乐史书写进程,观照不同身份参与者与不同文化历史因素对经典的养成性价值。典籍内在的生成性赋予文本以生命活力,翻译活动的建构性对儒家乐典在英语世界经典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音乐思想的...
武越
关键词:《乐论》《乐记》译介
《乐记》的英语译介研究:动机与多样性被引量:2
2019年
《乐记》为中国最早的文艺理论著述,是中国传统思想典籍与专业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译介对象。本文以现有的三个《乐记》英译版本为对象,考量译本样态、译者翻译与诠释策略的特点及风格,挖掘不同译本对《乐记》文本形象塑造的不同,指出译者身份与翻译动机的差异是造成《乐记》译本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结论《乐记》的后继翻译活动应译释结合,以凸显其作为专业音乐典籍的特殊性,强调其音乐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武越
关键词:翻译动机
艺术类院校开设特色英语课程的思考——基于CBI的ESP教学初探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国际交流频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尤其艺术类学生在公共英语课中所习得的语言能力虽能满足日常普通交流,但对于专业性和学术性较强的交流沟通却力不从心。本文旨在探讨CBI教学理念下ESP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原则与教学目标,并试图设想在艺术类大学中开设ESP课程所涉及的教材选编、课堂模式和学习模式等问题。
武越
副文本与样态重塑:《荀子》乐思的英语译释与嬗变
2024年
《荀子·乐论》为儒家学说体系中第一篇论乐专文,直接影响了儒家乐论的形态与立场。英语世界现有《乐论》的译介多附加了丰富的副文本。以《乐论》所秉乐教观为例,考量多维度的副文本再建构形态,可发现译者以副文本为乐教价值建构的主要场域,将中文世界所论的和谐自由的生命状态改写为带有鲜明功利性的集权主义、精英主义乐教观。《乐论》英语副文本建构中音乐价值与形式的嬗变,彰显了译者与作者于认知框架和文化语境层面的本质性差异。从副文本视角考察乐典的海外建构样态,对西方汉学做反向追溯与批评性研究,对提升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质量或有启发意义。
武越
关键词:副文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