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环境-行为关系视角下社区适老化改造政策研究——日本《健康、医疗、福利社区发展指南》的启示被引量:2
- 2022年
- 从环境-行为关系视角出发,介绍了日本社会政策性文件《健康、医疗、福利社区发展指南》的主旨、内容,构建了城市社区改造评价指标框架,并重点解析了该指南实施中的社区适老化改造途径:社区环境-行为指标空间化;保障和鼓励健康步行;拓展与支持参与交流;提升并实现交通便利。通过中日社区更新建设区别的对比分析,探讨社区改造路径指导下以指标契合、鼓励步行、参与交流和完善交通为目标的“健康型”适老化社区改造模式。
- 杨建华邹丹娜林静
- 从办公空间到众创空间的转变——基于景观媒介的视角被引量:1
- 2018年
- 当今众创空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何从办公空间向众创空间转变成为焦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办公空间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与四种典型模式,以及目前办公空间面临的困境与成因,并以此为背景,论述了以景观作为媒介设计众创空间的思考角度及其优越性。最后,通过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探索,论述了景观作为媒介在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运营、满足个体生理心理需求、调动交往积极性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期望文章的探索对我国方兴未艾的众创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杨建华窦微谢毓婧
- 关键词:办公空间景观媒介
- 基于空间叙事的廊桥空间探析——以黄山市许村高阳桥为例
- 2024年
- 廊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传承厚重的中华文明。文章以许村高阳桥为例,基于空间叙事理论,探究空间环境与社会文化意义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廊桥所承载的日常生活与民俗礼仪,提炼叙事要素,挖掘出廊桥空间所隐匿的文化信息。构建廊桥叙事结构,整合空间中的文化信息,激活人们的场所记忆,传承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旨在为廊桥的保护、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研究策略。
- 张志杨建华
- 关键词:空间叙事地域文化
- 闽西客家土楼聚落景观要素特征识别与分析——以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作为福建土楼的主要聚集地,闽西山区严苛的地域环境与独特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居住与防御性能并重、乡土文化相融共生的聚落景观特征。文章以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为例,对聚落景观要素进行分类,有效梳理聚落景观的形成影响因子,借鉴矩阵思维,依地域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原则,对自然景观要素和建成景观要素特征进行识别并展开合理分析,为闽西客家聚落保护更新、乡村振兴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积极借鉴意义。
- 王艺霖杨建华
- 关键词:土楼聚落景观客家
- 多元场所的营造——以南阳小城镇广场公园设计为例
- 2020年
- 文章结合南阳小城镇广场公园设计,从分析地域特色、空间需求和场地特征入手,在明确广场公园定位与功能的基础上,从主题立意、活动空间、景观节点和生态植被等方面探讨多元场所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同类设计有参考价值。
- 吴木生陈建东杨建华尤杰
- 关键词:小城镇
- 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特征探析被引量:2
- 2023年
- 三坊七巷是福州千年历史文化的典型缩影。坊巷格局借鉴“里坊制”,坊巷内的私家园林体现了隐逸文化、福州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对私家园林精神意趣、表现形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坊巷格局与私家园林在时间、空间、序列、邻里上关系紧密,为私家园林文化的孕育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福州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成因、坊巷与私家园林的共生关系、私家园林的文化交融特征进行剖析。三坊七巷私家园林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反映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引起的文化涵化;壶天之隐的园居思想推动了造园的积极主动性;坊巷环境与个体审美促成私家园林格局的统一与差异;私家园林的营造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共同创新园林要素,以期为福州地域性园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杨建华王娜王娜林静
- 关键词:私家园林文化交融里坊制
- 福建省永泰庄寨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3年
- 永泰庄寨历史悠久,其研究价值斐然,凝聚了古代防御性民居的建造智慧。文章选取永泰县153座庄寨乡土建筑,基于GIS技术方法,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永泰庄寨呈集中分布,空间分布格局为“一核两区多点”,且各乡镇分布不均衡;庄寨分布区域多集中于高海拔、降雨量充沛、靠近河流与道路、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所有影响因素与庄寨空间分布都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且各因素高值、低值聚集区与空间分布格局高度重合。
- 游雅欣杨建华叶小芳林静
- 关键词:GIS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 叙事文本视角下泉州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的词汇寓意研究——以蒋报企故居为例
- 2023年
- 泉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一脉,亦是中华人民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民居中的建筑装饰则是表达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对泉州现存民居的调研,以泉州民居中建筑装饰极具代表性的蒋报企故居为例,将故居类比成叙事文本,通过空间体验的两种方式解读建筑装饰的逻辑性与深刻内涵。粗读搭建民居建筑的语义背景系统,划定叙事情节;精读通过构建虚拟图像,从空间位置、材料技艺、题材内容三个方面解构建筑装饰作为叙事词汇所展现的叙事性质。探究故居主人作为叙事者如何通过建筑装饰向接收者传达其精神内涵,以期为传统建筑装饰提供可参考的解读方法和模式。
- 唐琰毛桦颖杨建华林静
- 关键词:泉州民居建筑装饰叙事文本文本阅读
- 基于GIS技术的老年人活动设施适老性选址研究——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
- 2024年
-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中出现各类老年人活动设施。然而,由于现有的老年人活动设施相关规范对人口分布、设施、道路等选址指标描述笼统,导致部分老年人活动设施的实际老年人参与度低。为探究老年人活动设施适老性选址,研究结合相关规范和文献,提出生活圈、坡度、交通站点、道路可达性和生活服务设施五个指标,归纳总结适老性要点。为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文章还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基于GIS技术筛选出了福州市鼓楼区适老性场地。期望该研究结果能够为老年人设施选址的适老性评价和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游凯铭杨建华
- 关键词:GIS技术
- 闽东沿海聚落的环境适应性探析——以平潭县屿头乡石厝为例
- 2022年
-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在我国的大力开展,乡土建筑的保护与价值研究硕果累累。福建省闽东沿海建筑以石厝著称,本文以福建省平潭县屿头乡石厝为研究对象,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其临海环境适应性,试从整体到局部分析屿头乡石厝的历时性变化,以及其所形成的地域性空间形态特征,揭示在沿海特殊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传统地域建筑空间文脉,以探讨新形势下农村现代化道路应当如何建设的问题,力求为实践提供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支撑。
- 林雨欣杨建华
- 关键词:乡土建筑传统聚落东南沿海环境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