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威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珠江口
  • 2篇夏季
  • 1篇淡水
  • 1篇叶绿素A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溶解氧
  • 1篇热带
  • 1篇热带风暴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咸潮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径流
  • 1篇环境要素
  • 1篇潮汐
  • 1篇冲淡水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南...

作者

  • 3篇杨威
  • 2篇王东晓
  • 2篇罗琳
  • 2篇俎婷婷
  • 1篇陈举
  • 1篇高永利
  • 1篇周巍
  • 1篇董园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07—2008年冬季珠江三角洲强咸潮事件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2007—2008年冬季大、小潮时对珠江河口的走航和定点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虎门水道、横门水道和磨刀门水道的盐度、流场特征以及各口门咸水入侵的程度,探讨了影响各口门与水道咸潮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季度咸潮入侵现象严重,对珠海、广州等地的供水造成影响;咸潮的入侵受潮汐、径流和风的共同作用,各因素对各个口门的影响程度不同;磨刀门的咸潮活动有较独特的规律和动力机制。
罗琳陈举杨威王东晓
关键词:珠江口咸潮径流潮汐
南海北部夏季叶绿素a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9年
采用2002—2016年6—9月Aqua/MODIS叶绿素a产品分析珠江冲淡水在南海北部生态效应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6月来自陆源的营养物质在西南季风作用下向河口以东陆架区输运,浮游植物增殖,叶绿素a含量增大;7月河口以东高浓度叶绿素a覆盖面积达到最大;8月在减弱的珠江径流和环境风场共同影响下,口门外海高浓度叶绿素a覆盖面积明显减小;9月北部陆架区处于东北季风影响之下,河口以西覆盖面积逐渐增大。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知,珠江径流量是口门外海高浓度叶绿素a覆盖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且这种影响有一个月左右的滞后效应。显著大于(小于)多年平均的珠江径流量和环境风场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2008(2004)年表现为高浓度叶绿素a覆盖面积的极大值(极小值)年份。叶绿素a在南海北部陆架区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受冲淡水过程影响,订正过的卫星叶绿素a产品可以用来讨论珠江冲淡水的季节及年际变化。
杨威杨威董园俎婷婷修鹏
关键词:叶绿素A南海北部
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环境要素的对比与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对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的温、盐、溶解氧、叶绿素和径流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1999年航次期间珠江较大的径流量,1999年冲淡水的扩展范围要大于2009年。1999年夏季珠江口水体存在较强的盐度层结,而2009年夏季受较小的珠江径流量和热带风暴"浪卡"的共同作用,水体盐度层结较弱,0—5m层水体垂向混合良好。两年夏季珠江口表层溶解氧(DO)的分布较为相似,而底层溶解氧的分布则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河口西岸浅滩区和河口口门外。1999年河口西岸浅滩区DO小于3mg.L-1,河口口门外DO在4—5mg.L-1之间,2009年河口西岸浅滩DO大于5mg.L-1,河口口门外DO小于3mg.L-1。1999年夏季伶仃洋海域内较强的盐度层结是其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主要原因,2009年夏季强化的垂向混合使得表底层溶解氧得到了及时交换,阻碍了西岸浅滩区底层低氧环境的出现,而盐度层化和"浪卡"带来的浮游生物的耗氧作用可能是口门外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原因。
杨威罗琳高永利俎婷婷周巍王东晓
关键词:夏季珠江口冲淡水溶解氧热带风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