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宁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微量成分与菜籽油烟点的数学方程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食用植物油适度精炼理念的提出和被广泛认可,植物油国标中对酸值、色泽等指标开始放宽,而这种放宽会导致植物油中其他的非甘油三酯组分的含量,尤其是对烟点有影响的磷脂、溶剂、过氧化物、水分及挥发物等组分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油的烟点。尽管针对游离脂肪酸这一将放宽的质量指标,其与烟点间数学关系已有研究,但酸值的放宽引起的其他组分的变化对烟点的影响并未能综合考量。因此,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采集不同游离脂肪酸、磷脂、过氧化物、溶剂残留、水分及挥发物的菜籽油,进行复配,获得组分不同的植物油样品,测定烟点及各指标含量,利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得到各因素与烟点间的回归方程:ln烟点=5.006-0.029×ln酸值-0.041×ln过氧化值-0.003×ln溶残-0.039×ln含磷量-0.044×ln水分及挥发物,R^2=0.926,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由大到小分别为水分及挥发物、过氧化值、含磷量、酸值、溶残。
- 方冰栾霞李晓宁王莹辉
-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溶剂残留多重共线性
- 不同制油工艺及去除红衣对花生黄曲霉毒素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研究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黄曲霉毒素迁移的影响以及去除红衣对花生黄曲霉毒素削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浸提法制取花生油时,约3%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B2(AFB2)迁移至油中,而剩下的97%迁移至粕中;采用水酶法制取花生油过程中,约10%的AFB1、0. 1%的AFB2迁移至油中,AFB1、AFB2分别有69. 25%、77. 70%迁移至液相中;采用压榨法制取花生油时,AFB1、AFB2有约10%迁移至油中,剩下的约90%迁移至饼中;当花生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较低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大;而当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时,去除红衣对其削减率影响较小。
- 张东李秀娟李晓宁薛雅琳王雅朦郭咪咪朱琳
- 关键词:花生制油工艺黄曲霉毒素迁移红衣
- 油茶籽水酶法制油水相固形物中茶皂素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测定茶皂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SUPELCOTM L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体积比40:60);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67 nm;柱温30℃。该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90.88%~113.13%,精密度达0.19%,定量检出限0.67%,测得水相固形物中茶皂素质量分数为54%,与比色法测定结果相接近,但液相法具有测定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与相关液相测定茶皂素方法报道相比,该方法色谱峰分离较好,且避开了溶剂峰干扰等特点,适合作为测定茶皂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 郭咪咪薛雅琳张东段章群王雅朦朱琳李秀娟李晓宁
- 关键词:茶皂素液相色谱
- 南瓜籽制油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将南瓜籽制油工艺分为压榨法、萃取法、水酶法三大类,并依据此分类对当前南瓜籽制油工艺及各工艺优、劣势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对南瓜籽制油工艺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获得高品质南瓜籽油及推进南瓜籽油产业成熟化提供支持。
- 李晓宁薛雅琳郭咪咪李秀娟张东朱琳王雅朦
- 关键词:南瓜籽油制油工艺压榨法萃取法水酶法
- 不同种类葵花籽油甘油三酯组成的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对来自我国葵花籽主产区的油用葵花籽和普通葵花籽进行油脂提取,并对两类葵花籽油甘油三酯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及比较。结果表明:两类葵花籽油均由14种甘油三酯组成,其中LLL、OLL、PLL、OOL、SLL+OPL、OOO、OLS的含量之和均达到91%以上;两类葵花籽油的甘油三酯含量区间呈现完全包含或交错重叠的关系;除SSL+POS外,其他甘油三酯含量在油用葵花籽油中的差异比在普通葵花籽油中的差异更为显著。
- 李晓宁薛雅琳朱琳张东
- 关键词:葵花籽油甘油三酯
- 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分析研究综述被引量:9
- 2017年
- 油茶籽油具有与橄榄油相类似的脂肪酸组成与生理活性,且其毛油具有良好的耐储性。综述了油茶籽油在不同制油工艺下的品质特性,分析了与油茶籽油抗氧化稳定性相关的因素,探讨油茶籽毛油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后续深入研究油茶籽油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 郭咪咪薛雅琳张东朱琳李秀娟段章群李晓宁王雅朦
- 关键词:油茶籽油活性成分
- 火麻仁油甘油三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火麻仁油甘油三酯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火麻仁油经色谱分离后得到15个色谱峰,色谱峰分离度良好。通过对火麻仁油各甘油三酯准分子离子和失去1个脂肪酸的碎片离子分析,共鉴定出22种甘油三酯。同时,定量分析的结果发现压榨法、水酶法制取的火麻仁油中含量最高的甘油三酯是LLn Ln,分别占19.86%、20.81%,其次为LLLn(19.72%、19.39%)、PLLn(12.87%、12.41%)和LLL+OLLn(10.82%、10.33%),这些主要甘油三酯占火麻仁油甘油三酯60%以上。为火麻仁油加工及品质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 李秀娟薛雅琳朱琳张东郭咪咪李晓宁
- 关键词:火麻仁油甘油三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