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莉萍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肿瘤
  • 2篇能谱CT
  • 2篇肿瘤
  • 2篇活动性
  • 2篇脊柱
  • 2篇脊柱炎
  • 2篇REVOLU...
  • 2篇MRI
  • 1篇导丝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肌炎
  • 1篇虚拟平扫
  • 1篇一致性
  • 1篇造影

机构

  • 8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职业技术...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张莉萍
  • 4篇田兆荣
  • 4篇王志军
  • 2篇田博
  • 1篇王明磊
  • 1篇王晓东
  • 1篇王鹏
  • 1篇刘岭岭
  • 1篇和鸿
  • 1篇龚瑞
  • 1篇李婷
  • 1篇陈兵
  • 1篇池淑红
  • 1篇王霈
  • 1篇金卫东
  • 1篇杨蔚
  • 1篇刘珊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R集成序列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诊断及其活动性定量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MR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的定量参数对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活动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定量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6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DM/PM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并根据肌电图及肌炎疾病活动性评价工具分为活动组(28例)及非活动组(40例)。另收集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24例。采用SIGNA Architect 3.0 T MRI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行双大腿轴位MAGiC序列及常规T1WI、T2WI、T2Flex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于MAGiC序列上分别测量两次大腿三个肌群的T2值及T1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组T2值及T1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T2值对DM及其活动性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DM/PM患者定量参数与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的相关性。结果(1)DM/PM活动组中前外侧肌群、内侧肌群及后侧肌群肌肉的T2值均分别高于非活动组、对照组相应三组肌群肌肉的T2值(F值分别为48.17、94.60、79.11,P均<0.05)。活动组前外侧肌群的T1值高于非活动组的T1值,高于对照组的T1值(F=16.13,P<0.05);内侧肌群及后侧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三组肌群T2值的AUC为0.939;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6、81.5%、91.0%。活动期与非活动期肌肉T2值的AUC为0.722,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89、57.1%和81.8%。(3)后侧肌群的T2值与CK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5)。结论MAGiC定量图谱技术的T2值能定量分析DM/PM患者的肌肉受累情况,与临床指标CK高度相关。
王玉琪田兆荣张莉萍田博倪亚博王志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活动性
102例乳腺不可触及病变钼靶钩丝定位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钼靶钩丝定位偏移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定位精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乳腺触诊阴性病变患者乳腺钼靶X线三维立体定位系统引导下导丝定位结果,通过测量术中15°斜位片、自检位及术后标本导丝尖端与病变距离均<0.5 cm为定位精确,其中一项及以上≥0.5 cm为导丝偏移,分析导丝偏移的原因。结果102例乳腺触诊阴性病变(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NPBL)患者中,87例导丝尖端与病变距离<0.5 cm,精准度达到85%。15例导丝尖端与病变距离≥0.5 cm。造成导丝偏移的常见原因为定位过浅(4/15)、进针点选择不恰当(2/15)、进针手法不正确(6/15)、自检位偏离(3/15)。结论选择合适的进针部位、定位方式及正确的穿刺手法可明显提高定位的精准性。
张莉萍李朋刘珊马彩花孙明星
Revolution能谱CT虚拟平扫联合不同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食管癌评估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不同迭代重建算法ASiR-V在食管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行能谱CT增强扫描的食管癌患者36例,采用能谱GSI模式进行扫描并重建20%、40%、60%、80%ASiR-V图像。分析TUE及不同权重ASiR-V VUE图像食管癌病灶形态学特征,并行影像质量评分及相关参数测量;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TUE及不同权重ASiR-V VUE影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40%、60%ASiR-V VUEV在肿瘤边界勾画与TUE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对TUE及VUE影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良好,k大于0.75。VUE肿瘤病灶CT值低于TUE,其中40%ASiR-V VUEA、60%ASiR-V VUEA、V病灶CT值与TUE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ASiR-V VUEA、V SNR(3.120±1.476、3.074±1.304)及60%ASiR-V VUEV CNR(1.074±0.116)均高于TUE(2.427±0.760及0.641±0.076),并60%ASiR-V VUEA、V噪声低于TU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动、静脉双期扫描有效辐射剂量较三期扫描减少31.97%,有效辐射剂量ED为(8.876±0.861)mSv。结论:不同迭代重建算法ASiR-V联合能谱CT VUE技术在食管癌诊断中具有图像质量提升、辐射剂量减少等优点,其中60%ASiR-V VUEV在食管癌诊断中价值更高。
马芳芳田兆荣贾晶张莉萍胡靖波徐奋玲王志军
关键词:食管肿瘤
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其中食管鳞癌29例、食管腺癌6例;明确分化程度28例,高分化者4例,低-中分化者24例;35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病灶能谱曲线特征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的差异。结果:食管腺癌组能谱曲线斜率和Eff-Z值(3.5309±0.93780、9.1161±0.43479)均高于食管鳞癌组(2.4902±0.61081、8.7880±0.29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显示:能谱曲线斜率的AUC值为0.845(95%CI 0.674~1.000),Eff-Z的AUC值为0.724(95%CI 0.503~0.946)。食管癌高分化组与低-中分化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3.0913±0.29272与2.7321±0.83309,Eff-Z分别为8.9758±0.25105与8.8623±0.371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volution能谱CT定量参数能谱曲线斜率及Eff-Z在鉴别食管癌病理类型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术前精准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马芳芳田兆荣贾晶张莉萍胡靖波徐奋玲王志军
关键词:食管肿瘤
MRI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磁共振检查在布氏杆菌脊柱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临床确诊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MRI资料并综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脊柱病变部位及周围组织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布氏杆菌脊柱炎腰椎受累最多见,占85.2%(23/27),感染多呈连续性分布占81.5%(22/27),病变椎体形态常无明显改变占92.6%(25/27)。急性期,病变椎体、终板显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亚急性和慢性期,病变椎体、终板显示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布氏杆菌破坏椎体并突破终板、骨皮质及后纵韧带向周围组织蔓延,椎间盘受累呈不同程度压缩变窄占81.5%(22/27),椎旁软组织受感染占59.3%(16/27),可形成脊柱旁脓肿占37.0%(10/27)及硬膜外脓肿占62.9%(17/27)。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病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王鹏和鸿王明磊金卫东张莉萍赵超云刘子姗王晓东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炎磁共振成像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CTE可判定治疗效果的影像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例确诊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对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分别行CTE检查,对比治疗前、治疗后CTE影像特点。结果:相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管壁厚度与管壁强化程度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后肠系膜血管梳状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淋巴结肿大、瘘管及肠管周围蜂窝织炎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E可用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王霈葸燕燕马彩花张莉萍李婷刘岭岭
关键词:克罗恩病CT小肠造影小肠
1.5T磁共振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接受MRI检查且病理诊断明确的直肠癌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将MRI 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1.5T 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1.5T 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的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为73.58%(39/53),经统计软件分析1.5T 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一致性较好(k=0.873,P<0.001)。结论:1.5T 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能够较准确地对直肠癌进行术前T分期,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贺呈祥张莉萍陈兵杨蔚栗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直肠癌T分期一致性
MRI集成序列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评估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运用MRI集成(magnetic resonance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定量参数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AS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并评价MAGiC定量参数T1、T2和PD值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和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联盟(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SPARCC)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AS合并骶髂关节炎患者病例和35例健康对照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fat-saturated T2WI,FS-T2WI)和MAGiC序列斜冠状位扫描。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评分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将患者分为活动组(40例)和非活动组(38例)。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在MAGiC序列上测定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的T1、T2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间T1、T2和PD值的平均值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T1、T2和PD值对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T1、T2、PD值与BASDAI和SPARCC评分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S活动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T1值[(531.04±60.28)ms]低于非活动组[(691.50±72.44)ms]和健康对照组[(933.23±100.9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17,P<0.001);活动组T2值[(119.00±9.56)ms]、PD值[(86.03±14.79)pu]高于非活动组[(96.61±8.86)ms、(68.12±7.77)pu]和健康对照组[(78.94±6.20)ms、(53.71±6.69)p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32、15.972,P均<0.001)。MAGiC定量参数T1、T2、PD值诊断AS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65(95%CI:0.949~0.991)、0.981(95%CI:0.970~0.998)、0.840(95%CI:0.842~0.923)。AS活动组�
田兆荣张莉萍田博池淑红王晶徐奋玲王志军龚瑞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磁共振成像活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