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红芳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水分
  • 4篇水分效应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措施
  • 3篇干热河谷区
  • 2篇玉米
  • 2篇农田
  • 2篇旱地
  • 2篇覆盖保水
  • 2篇干热
  • 2篇干热河谷
  • 2篇保水
  • 1篇休闲
  • 1篇油菜
  • 1篇元谋干热河谷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内源激素
  • 1篇日变化

机构

  • 7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7篇张红芳
  • 6篇胡兵辉
  • 4篇王维
  • 3篇高辉
  • 1篇李小婷
  • 1篇袁思安
  • 1篇张志勇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农田水分生态过程与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掌握水分调控方式对于农田的有效耕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物水分的消耗主要用于叶片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把握这2个重点对于节水模式和灌溉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农田土壤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植物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并展望了作物根系吸水作用和耐旱植物的培育,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张红芳高辉胡兵辉
关键词:农田水分生态过程
植物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指出了内源激素作为植物体内的调节者以及痕量信号分子,特别是在植物遭受逆境胁迫时,激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早期的多数实验表明,植物通过对内源激素的调节,如IAA和CTK浓度的变化以及ABA浓度的升高等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来调节某些生理过程以达到适应干旱的效果。目前关于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抗氧化代谢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其分子以及信号物质调控机制的研究较少,应以内源激素为中间纽带,形成一条分子到生理再到生态,从微观到宏观的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链条。
高辉张红芳袁思安李小婷
关键词:内源激素干旱胁迫
西南干热河谷休闲农田温度与蒸发量日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西南干热河谷旱季休闲农田面积扩大的实际,选择旱季初和旱季末2个时段,研究24 h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休闲农田温度曲线和蒸发量累计曲线大致呈现波形函数曲线变化,随着土壤深度和农田覆盖物的增加,曲线依次向后推移,波幅也逐渐变小,表明农田覆盖物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稳温和保水作用,可明显降低农田土壤水分散失;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协同函数均呈现正向协同关系,且协同系数普遍较大,随着土壤深度和地表覆盖物逐渐增加,协同关系逐渐减弱,而干旱却有利于协同关系加强,说明在气候干燥区,农田温度升高,农田蒸发量增大,温度与蒸发量的协同关系增强,农田温度仍然是农田蒸发的主要推动因素。故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要开发利用季节性休闲农田,就必须做好旱季农田土壤水分的保蓄,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农田水分的无效蒸发,为休闲农田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水分基础。
胡兵辉王维张红芳
关键词:温度蒸发量日变化规律
干热河谷旱地覆盖间作两熟种植模式的水分效应被引量:7
2015年
在干热河谷旱地选择玉米/黄豆种植模式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措施条件下间作两熟种植模式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栽培有明显增加和保蓄土壤水的作用,秸秆地膜二元覆盖栽培的作用更为显著,根区成为作物耗水与土壤保蓄水的关键区域,农田水分变化沿土层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0-3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明显层;30-8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次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显著层;80-10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层和土壤贮水增加一般层,且覆盖栽培措施可促进作物耗水量由田间无效蒸发耗水向有效的田间作物蒸腾耗水转化,使旱作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胡兵辉王维张红芳
关键词:旱地水分效应干热河谷区
西南高原“旱三熟”地区不同覆盖栽培措施的土壤水分效应
2016年
在西南高原季节性旱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旱三熟"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水分效应。研究表明,秸秆、地膜覆盖尤其是秸秆地膜二元覆盖有明显蓄集和保存土壤水的作用,土壤保蓄水度平均提高60.63%,覆盖能有效减少田间水分的无效蒸发,平均减少181.93 mm,使作物蒸腾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平均提高19.84%和23.5%,而使作物耗水系数减小,平均减少18.26%,根区是作物耗水与土壤保蓄水的关键区域;农田水分变化沿土层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0-3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变化明显层、30-80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次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变化显著层、80-10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层和土壤贮水变化缓慢层。覆盖栽培可促进作物耗水量由田间无效蒸发耗水向有效的田间作物蒸腾耗水转化,使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胡兵辉王维张红芳张志勇
关键词:覆盖栽培土壤水分效应
元谋干热河谷旱地玉米-油菜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究一年两熟作物的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玉米-油菜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土壤贮水量、保蓄水度、耗水强度、经济效益等指标,以揭示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都具有一定的保水效果,尤其以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效果最为突出;土壤贮水、保蓄水度呈现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的趋势,且0~30 cm的变化>30~60 cm的变化>60~100 cm的变化,即0~30 cm土层水分变化较为活跃,30~60 cm土层水分变化相对稳定,60~100 cm土层水分变化最为稳定;覆盖方式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经济效益与对照(处理Ⅰ)相比,增收在11.39%~26.50%,表明覆盖保水栽培对于提高干热河谷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是切实可行的.
张红芳高辉胡兵辉
关键词:干热河谷区水分效应
西南干热河谷区旱地玉米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被引量:2
2015年
在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进行旱地玉米覆盖保水栽培试验,研究其水分效应。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有明显增加和保蓄土壤水的作用,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作用更为显著,根区成为作物耗水与土壤保蓄水的关键区域,农田水分变化沿土层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0~3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显著层、30~8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次活跃层和土壤贮水增加明显层、80~100 cm土层为土壤水分变化相对稳定层和土壤贮水增加一般层,且覆盖栽培可促进作物耗水量由田间无效蒸发耗水向有效的田间作物蒸腾耗水转化,使农田水分的有效性显著提升。由此,研究本区旱地玉米不同覆盖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可为提高本区甚至西南高原季节性旱区旱作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潜力服务。
胡兵辉王维张红芳
关键词:旱地玉米水分效应干热河谷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