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艳玲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冬小麦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小麦
  • 1篇冬季冻害
  • 1篇冬麦
  • 1篇冬麦区
  • 1篇冻害
  • 1篇农业
  • 1篇气候变动
  • 1篇气候变暖
  • 1篇气温
  • 1篇粮食安全
  • 1篇麦区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量
  • 1篇风速
  • 1篇北方冬麦区
  • 1篇变暖
  • 1篇冰川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泰安市气象局

作者

  • 4篇宋艳玲
  • 2篇潘亚茹
  • 2篇周广胜
  • 2篇郭建平
  • 2篇周广胜
  • 1篇柳艳菊
  • 1篇潘亚茹
  • 1篇杨荣光
  • 1篇闫俊岳
  • 1篇李晔

传媒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粮食经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方冬小麦冬季冻害及播期延迟应对被引量:8
2022年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即2000年前冬季冻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0年后冻害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不显著,即冬季冻害已不再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子。2018—2021年的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分析表明:山东泰安和陕西咸阳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播期推迟,冬前积温和生长季积温明显减少,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地上总干重和叶面积指数减小;播期推迟对产量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分别减少,导致减产,播期推迟10 d平均减产22%,推迟20 d平均减产40%。因此,冬小麦推迟播期并未产生积极效应,可能原因是当前冬小麦播期和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已适应当地气候变化。
宋艳玲宋艳玲周广胜周广胜郭建平付严潘亚茹白晓英杨荣光
关键词:北方冬麦区冻害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徐麦33产量和品质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2017—2022年江苏徐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数据研究作物品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管理措施均相同条件下,气候变暖对半冬性冬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为0.1~1.7℃。平均气温升高对冬小麦产量结构造成影响,平均气温每升高1℃,冬小麦穗粒数减少14.7%;平均气温升高对籽粒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籽粒品质。平均气温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72(达到0.01显著性水平),与脂肪含量相关系数为-0.52(达到0.05显著性水平)。此外,气温升高对16种氨基酸中的14种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对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负面影响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夜间最低气温升高,冬小麦呼吸作用加强,不利于冬小麦同化作用和有机物积累;气候变暖导致冬小麦开花期到成熟期高温热害增多,影响冬小麦生理生化过程,特别是限制了冬小麦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合成。
宋艳玲宋艳玲周广胜周广胜郭建平张仁祖潘亚茹潘亚茹贾红宋强李轲陈耿徐金霞
关键词:气候变暖冬小麦
近50年南海西沙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采用西沙台站1958~2005年基本气象观测资料,系统分析西沙地区近50a来主要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速、日照和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年均地面气温增暖幅度约1.0℃,增温速率0.19℃/(10a),与全国平均的增温率接近。四季的平均气温也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和春季的上升趋势最明显,秋季次之,夏季的变化最小。降水的波动性很大,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四季中只有春季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地面风速主要呈减小的趋势,特别是在近30a年平均风速比常年值明显偏小。四季风速均减小,尤其在秋、冬季。年日照时数、总云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低云量略有增加。
柳艳菊闫俊岳宋艳玲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风速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被引量:1
2016年
<正>一、气候变化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显示,自188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0.85℃。其中,陆地增温幅度高于海洋,高纬度地区高于中低纬度地区,冬半年高于夏半年。1951~2012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12℃,几乎是1880年以来的两倍。中国的变暖幅度明显高于全球。1951~2012年间,全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1.38℃,平均每10年升高0.23℃,几乎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其中,北方增温高于南方,冬季高于夏季,夜间高于白天。
李威宋艳玲李晔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候变动冰川退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