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反应蛋白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C反应蛋白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病
  • 1篇大血管病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炎症
  • 1篇糖尿病大血管...
  • 1篇糖尿病患者

机构

  • 2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2篇庞建伟
  • 2篇李宏
  • 2篇姜振环
  • 2篇孙舒岩
  • 1篇崔红
  • 1篇郭丽曼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药科...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
2013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分成安慰剂组28例,治疗组32例,均给予诺和龙和或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15~30mg日一次餐前口服,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血糖、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NO、NOS水平明显提高(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除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外,还有明显抗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动脉硬化的作用。
庞建伟孙舒岩李宏姜振环崔红
关键词:吡格列酮糖尿病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
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讨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30~50岁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量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有血管病变A组27例及无血管病变B组23例。同时选择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糖耐量者C组30例。均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I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G)、三酯酰甘油(TC)、血压。结果:C-RP、FPG、2hPG、HbAIc、Fins、IMT、血脂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OS水平: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轻T2DM由于血糖的升高,C-RP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提前。
庞建伟郭丽曼孙舒岩姜振环李宏
关键词:糖尿病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炎症动脉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