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博

作品数:23 被引量:301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杉木
  • 9篇幼苗
  • 7篇人工林
  • 7篇种子
  • 6篇生物量
  • 6篇物量
  • 5篇土壤
  • 5篇萌发
  • 5篇抗氧化
  • 4篇氧化酶
  • 4篇幼苗出土
  • 4篇幼苗生长
  • 4篇生物量分配
  • 4篇种子萌发
  • 4篇苗生长
  • 4篇抗氧化酶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养分
  • 3篇杉木人工林

机构

  • 23篇福建农林大学
  • 12篇国家林业局
  • 3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省水文局

作者

  • 23篇刘博
  • 16篇刘青青
  • 11篇王正宁
  • 7篇刘博
  • 6篇马祥庆
  • 6篇李艳娟
  • 6篇庄正
  • 5篇黄智军
  • 5篇朱晨曦
  • 3篇周垂帆
  • 2篇刘爱琴
  • 2篇杨振
  • 1篇王新平
  • 1篇侯晓龙
  • 1篇刘博

传媒

  • 6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质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光是影响森林早期天然更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光质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早期更新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讨光质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8h白光(W)、8h红光(R)、6h红光-2 h远红光(R-FR)、4h红光-2 h远红光-2 h红光(R-FR-R)、黑暗(D,对照)5种不同光质处理,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影响显著,D和R-FR-R处理促进杉木种子萌发,R处理抑制种子萌发.最后一次照光选择红光处理(R和R-FR-R)能够显著促进杉木幼苗根和子叶的伸长,促进生物量积累以及增加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但抑制茎的伸长,远红光处理则促进茎的生长.杉木种子为光不敏感种子,黑暗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远红光间断处理能够相对促进其萌发,说明杉木种子可以较好地适应异质光环境.
刘青青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马祥庆马祥庆
关键词:光质种子萌发远红光幼苗生长
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7
2021年
探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纯林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群落演变与结构特征与酶活性变化,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省南平市的五片不同林龄杉木林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6SrDNA测定细菌的群落组成,分析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的四种土壤酶活性变化,揭示细菌群落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与OTU都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结构差异较大;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中包含了29个细菌门,其中酸杆菌门与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根据各种群相对丰度变化以及冗余分析,放线菌门、浮霉菌门与疣微菌门等均随林龄增长出现较大变化,且与土壤可溶性有机质以及速效养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这几种细菌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较敏感;土壤养分变化会影响土壤酶活性,蔗糖酶与全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放线菌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脲酶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以及拟杆菌门均存在较强相关性。综上,不同的土壤细菌种群与酶活性对各养分变化的响应程度不一,细菌群落结构与酶活性能反映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的质量变化,适量延长杉木人工林种植年限有益于土壤质量恢复。本研究结果对指导杉木人工林优质经营有重要意义。
曹升潘菲林根根张燕林周垂帆刘博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酶活性土壤养分
光强对杉木幼苗形态特征和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9年
选取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60%、40%、15%和5%),研究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的非结构性碳含量(NSC)特征.结果显示:(1)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在40%光照强度下最大,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递增趋势;(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杉木幼苗各器官生物量下降,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降低,茎和叶生物量比增加;(3)杉木幼苗在60%光照强度下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最高,5%光照强度下含量最低;(4)杉木幼苗比叶面积与叶生物量以及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叶生物量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杉木幼苗能够通过形态学上的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的光强环境,提高光竞争能力和生存适合度,但在5%光照强度下,由于较难维持碳收支平衡而不利于其生长和存活.
刘青青马祥庆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刘博
关键词:杉木比叶面积生物量分配
凋落物类型及覆盖厚度对杉木幼苗出土与早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以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凋落物不同覆盖厚度(0、200、400和800 g·m^(-2))和类型(针叶杉木和阔叶木荷)对杉木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覆盖厚度和类型显著影响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两类型凋落物的浅层(2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均有促进作用,但深层(8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和存活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相同覆盖厚度下,覆盖阔叶凋落物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均大于覆盖针叶凋落物.覆盖浅层针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深层覆盖下则最小.覆盖中层(400 g·m^(-2))阔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随着针叶和阔叶凋落物覆盖厚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逐渐减小,而茎生物量比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凋落物覆盖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与凋落物类型密切相关,阔叶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可产生正影响(浅层和中层覆盖)和无影响(深层覆盖),而针叶凋落物覆盖可产生无影响(浅层覆盖)和负影响(深层覆盖),两种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影响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对早期生长的影响.
赵冲王正宁蔡一冰张涛王昌辉王大洋郭思刘博
关键词:生物量
我国南方人工林土壤有效磷匮乏原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土壤有效磷的匮乏是制约我国农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有关森林土壤磷素匮乏以及对策的综述性报道并不多见。有鉴于此,文中综述了我国南方人工林土壤磷素的特征,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可能导致人工林土壤有效磷匮乏的原因,分析了磷素匮乏对林木产生的相关危害,总结了目前应对土壤有效磷匮乏的方法,以期为高效利用土壤潜在磷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曹升胡华英张虹周垂帆刘博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有效磷林木施肥丛枝菌根
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为研究杉木凋落物对杉木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处理,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比较不同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以10 g·L-1的浸提液处理的种苗综合指标最好,但随着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茎长、叶长和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根长对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反应最敏感;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高浓度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不同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且高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功能的絮乱,可见随着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浓度的上升,其对杉木种苗的化感作用也逐渐增强。
庄正李艳娟刘青青杨振刘博刘爱琴
关键词:杉木浸提液种子萌发抗氧化酶
类芦根细胞壁对铅的吸附固定机制被引量:11
2020年
为探究类芦对Pb的耐性机制,采用对根细胞壁化学改性处理,测定Pb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通过酯化改性去除部分羟基官能团后的根细胞壁对Pb^2+的吸附量相对降低了68.1%,其次为通过果胶酶改性去除部分果胶和通过甲基化改性去除部分氨基后的细胞壁,对Pb^2+的吸附量相对降低48.9%与41.1%。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再结合FTIR图可得出,果胶提供的羟基基团、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提供的羧基基团以及细胞壁蛋白提供的氨基官能团都是类芦固定Pb^2+的重要位点。研究表明,细胞壁组分中的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以提供Pb结合位点,特别是羟基官能团可以使细胞壁对Pb具有较高的吸附固定能力,这也是类芦能够抵御Pb胁迫的一种重要机制。
曹升罗洁文胡华英张虹周垂帆刘博
关键词:类芦细胞壁耐性机制
成熟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生态位特征被引量:23
2018年
生态位是解释群落中种间共存与竞争机制的基本理论,对了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成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调查,应用Shannon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生态响应,分析了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成熟杉木人工林草本层植物生态位宽度不高。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的B(SW)(3.6254)和B(L)(0.7069)生态位宽度指数均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狗脊和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与其他优势物种间具有相对高的生态位重叠度。总体上,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偏低,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共享能力弱。草本层主要优势物种绝大部分处于发展性阶段,表明现阶段的杉木人工林群落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郑晓阳赵冲刘青青冯玉超朱晨曦王正宁刘博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响应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土壤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阐明郁闭度对马尾松林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不同郁闭度(0.2、0.4、0.6、0.8)的试验小区,定期测定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C、N、P、K含量,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C、N、P、K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10 cm土层C和N含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随郁闭度增大,同一土层C和N含量逐渐升高,在郁闭度为0.8时含量最高;0~10 cm和10~20 cm土层P和K含量先降低后上升,但不同郁闭度间差异不显著;土壤C∶N、N∶P、C∶P、N∶K、C∶K、P∶K整体呈现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随郁闭度增大,同一土层C∶N和P∶K降低,而C∶P、C∶K、N∶P、N∶K升高;土壤C∶N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P、N∶P、N∶K均与C和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P与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K与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K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的蓄积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郁闭度为0.2时蓄积量最大,蓄积量与P含量呈正相关,与C、N、K含量均不相关;郁闭度对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土壤C、N、P、K含量均有影响,其中对C和N的影响显著(P<0.05),郁闭度为0.8时,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治理效果较好,但与福建山地土壤养分平均水平相比,土壤仍较为贫瘠。因此,在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要加强马尾松林的郁闭度管理,以促进马尾松林的生态恢复。
黄智军刘青青刘青青马祥庆马祥庆侯晓龙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土壤养分
光强对马尾松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马尾松人工林质量不高,存在大量的"稀疏小老头林",林下幼苗更新困难。本研究设置5个光强处理(透光率分别为自然光的5%、15%、40%、60%、100%),探讨马尾松幼苗出土、存活、生长、形态可塑性对不同光强的响应策略,揭示光是否是限制马尾松幼苗出土和生长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马尾松出苗率、出苗指数、活力指数在不同光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40%光强处理。随光强增大,苗高逐渐降低,地径逐渐增粗,根长逐渐增长。幼苗总生物量,根、茎、叶生物量,粗壮度均在全光照下达到最大值。随光强增大,根冠比、根生物量比呈递增趋势,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呈降低趋势。研究证明,光照过强和过弱均不利于马尾松幼苗出土,弱光环境不利于幼苗生长,验证了林下弱光环境可能是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因素。
郭思刘青青王大洋王昌辉刘博刘博
关键词:马尾松生物量分配遮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