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英杰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阻塞性
  • 4篇阻塞性肺疾病
  • 4篇稳定期
  • 4篇慢性
  • 4篇慢性阻塞性
  • 4篇慢性阻塞性肺...
  • 4篇疾病
  • 4篇肺疾病
  • 3篇肺康
  • 3篇肺康复
  • 3篇COPD患者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状况
  • 2篇支气管
  • 2篇气管
  • 2篇哮喘
  • 2篇康复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1篇性疾病

机构

  • 7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任英杰
  • 5篇杨晓芸
  • 2篇张淑红
  • 1篇陈旭
  • 1篇刘淑敏
  • 1篇陶虹
  • 1篇李涛
  • 1篇马云涛
  • 1篇张婷
  • 1篇李燕

传媒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教育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ODE指数及CAT评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肺康复(PR)治疗对于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BODE指数以及CAT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共197例,中、重度均随机分为3组,1组为PR12周,1组为PR24周,另外1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宣教。PR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时间的PR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康复治疗时间,患者BODE指数、CAT评分情况。结果持续PR 12周组、24周组COPD患者的BODE指数、CAT评分在观察12周、24周、1年较康复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72周及2年上述指标下降,且与康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康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对于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BODE指数、CAT评分改善明显,但会随着停止PR而导致获益终止,提供个体化的PR方案对于COPD患者至关重要。
李涛李涛任英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治疗BODE指数
探讨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55例哮喘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脉冲振荡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激发试验前后肺功能、呼吸阻抗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后,观察组呼吸总阻抗、总气道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共振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后,呼吸总阻抗、总气道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共振频率明显高于激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哮喘稳定器患者采用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能明确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使医师对患者症状均有较为清晰的掌握,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
马云涛任英杰
关键词: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激发试验
肺康复对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急性加重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门诊就诊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康复训练24周,检测两组患者各个阶段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两组患者24周、1年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2周、2年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血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组康复治疗后1年、2年急性加重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患者愈后并指导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
张淑红李涛任英杰杨晓芸
关键词:肺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况急性加重
虚拟仿真在生理学融合临床案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4年
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融合生理学知识与临床案例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能够使医学生更早地领略并洞察临床实践的精髓。虚拟仿真技术则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既安全又可控、高度仿真的学习空间。本研究成功打造了一个将生理学理论与临床案例紧密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并对参与该平台教学的学生们进行了一系列问卷调查。通过深入分析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开发与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与改进策略。Physiology is a bridge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An integrated teaching approach that blends physiological knowledge with clinical examples can enable medical students to grasp insight into the essence of clinical practice earlier.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students with a safe and controllable, highly realistic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developed a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platform that integrates physiological theory with clinical cases tightly and conducted a series of questionnaires among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platform’s teaching. By deepl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platform, as well as considering feedback from students, it further explores effective application path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physiological teaching.
毕逢辰任英杰陶虹曹红亭毕利
关键词:生理学临床病例教学方法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C反应蛋白与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是常见的中老年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来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炎症指标,在COPD急性COPD急性加重期时明显升高,相关的研究较多[1,2]。而稳定期COPD患者CRP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COPD稳定期患者CRP水平与最终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包括运动耐量、健康状况和肺功能恶化程度[3,4]。本研究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体内CRP和肺功能、急性加重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杨晓芸李涛任英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C反应蛋白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肺康复对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比较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在肺康复治疗12周、24周、1年、72周、2年的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及肺功能FEV1.0%,旨在观察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130例,分为2组,试验组63例,对照组67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肺康复训练24周,比较2组患者各个阶段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水平及FEV11.0%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肺功能FEV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康复治疗第24周、1年,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FEV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2周、2年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FEV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水平及FEV1.0%在24周、1年时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改善其肺功能,指导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
张淑红任英杰李涛杨晓芸
关键词:肺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况肺功能
基于微信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病人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干预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结果将其分为A组(完全控制组)、B组(部分控制组)、C组(未控制组),针对每组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微信健康教育、吸入激素(ICS)装置演示、肺功能测定、病人经验交流、专家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且干预组每月进行1次ACT评估,每次根据ACT评分结果对病人进行重新分组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病人对哮喘的认知水平、ICS治疗依从性、ACT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认知水平、吸入治疗依从性、ACT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微信对哮喘病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
张婷杨晓芸刘淑敏陈旭任英杰雍佳辉李燕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ACT个体化健康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