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艳萍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肌梗死后心...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重构
  • 1篇粘附分子
  • 1篇人脐
  • 1篇人脐静脉
  • 1篇人脐静脉内皮...
  • 1篇死后
  • 1篇脐静脉内皮
  • 1篇脐静脉内皮细...
  • 1篇细胞间
  • 1篇细胞间粘附分...

机构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刘丹
  • 3篇刘艳霞
  • 3篇田孝祥
  • 3篇刘美丽
  • 3篇齐艳萍
  • 2篇吴鹏
  • 1篇闫承慧
  • 1篇韩雅玲
  • 1篇苏慧敏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icroRNA-49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MicroRNA-495(miR49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VECs,将HUVECs铺至6孔板中,待细胞融合至80%时,将miR495模拟物(miR495 mimics)、miR495抑制剂(miR495 inhibitor)及其相应的对照negative control(NC)、inhibitor NC分别转染到6孔板的HUVECs中,于转染后不同时间点(12 h、24 h和48 h)收集细胞进行RNA及蛋白提取。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UVECs中miR495及ICAM-1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UVECs中ICAM-1蛋白表达。结果:(1)与NC相比较,miR495 mimics组中miR495水平显著升高;与inhibitor NC组比较,miR495 inhibitor组中miR495表达明显下降。(2)与NC组比,miR495 mimics组明显降低HUVECs中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inhibitor NC组比,而miR495 inhibitor组能显著增加HUVECs中ICAM-1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论:MiR495能降低HUVECs中ICAM-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
刘丹刘美丽刘艳霞田孝祥齐艳萍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条件敲除小鼠的建立及表型分析
2016年
目的:建立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敲除小鼠并初步分析其表型。方法:利用订购的Creg两端插入lox P位点(Cregflox/flox)的小鼠与肌型肌酸激酶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Cre重组酶转基因(Ckmm-cre)小鼠交配,获得Cregflox/+/Ckmm-cre小鼠。再利用Cregflox/+/Ckmm-cre小鼠互相交配,获得基因型为Cregflox/flox/Ckmm-cre的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条件敲除(Creg conditional knockout,Creg c KO)小鼠。用PCR法进行基因型鉴定。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reg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敲除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对照小鼠心脏大小及形态。检测两组小鼠心电图。用小动物超声评价两组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1经基因型鉴定,成功获得Creg c KO小鼠。2与野生型对照相比,Creg c KO小鼠心脏中CREG在转录及翻译水平表达降低90%以上。3与野生型对照相比,Cre c KO小鼠的心脏大小、形态、心电图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差别。结论:成功建立心肌特异性CREG基因条件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Creg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田孝祥刘丹刘美丽刘艳霞齐艳萍吴鹏苏慧敏闫承慧韩雅玲
关键词:心肌细胞表型
黄连素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黄连素(Berberine,BBR)在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并比较BBR预处理(BBR pre-treatment,preBBR)和BBR后处理(BBR post-treatment,postBBR)给药的效果。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MI对照组、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每组15只。MI模型采用前降支结扎法制备。MI+preBBR组在MI模型制备前2周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MI+postBBR组在MI模型制备后4 h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记录实验期间小鼠生存情况。MI后28天采用小动物超声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取心脏组织,测定心脏大小和重量;ELISA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单纯MI对照组相比,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小鼠生存率提高、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心脏变小、心脏重量减轻、血浆BNP水平降低、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其中,MI+preBBR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MI+postBBR组。结论:BBR可抑制MI后心室重构,且BBR预处理效果优于后处理。
田孝祥刘丹刘美丽刘艳霞齐艳萍吴鹏
关键词:黄连素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