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利娜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成像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动脉
  • 1篇胸部
  • 1篇虚拟平扫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查
  • 1篇探测器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质量
  • 1篇图像质量评估
  • 1篇能谱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5篇赵利娜
  • 4篇李真林
  • 3篇帅桃
  • 2篇彭涛
  • 2篇陈国勇
  • 2篇陈坜桃
  • 2篇王紫薇
  • 1篇袁元
  • 1篇黄林
  • 1篇王恒
  • 1篇阳琴
  • 1篇张凯
  • 1篇陈绪全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宽体探测器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查中的应用及图像质量评估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宽体探测器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CABG)术后复查的冠脉CTA图像,评估桥血管图像质量以及图像与心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CABG患者的冠脉CTA图像,结合心率,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客观评价采用计算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以及CT值,桥血管比较动脉桥和静脉桥的图像质量,分段比较桥血管近端、中段、远端脉图像质量,分析心率、心率变化值及相关因素和冠脉搭桥CTA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静脉桥的图像主观评分高于动脉桥,客观分析SNR和CNR值静脉桥均高于动脉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观评分中,动脉桥和静脉桥均为近端高于中段,近端高于远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段和远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动脉桥SNR和CNR近端和中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高于远端,中段高于远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桥SNR和CNR近端高于中段,近端高于远端,中段高于远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与搭桥血管主观评分有相关性(OR=0.973,P<0.001,CI:0.958~0.988),心率变化值、BMI、年龄与主观评分没有相关性。结论冠脉搭桥CTA成像,心率与图像质量有相关性,心率变化值与图像质量无相关性。静脉桥CTA成像图像质量优于动脉桥。
王紫薇赵利娜王恒何光锡帅桃李真林
能谱纯化技术在泌尿系虚拟平扫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纯化技术在CT泌尿系虚拟平扫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行泌尿系CT扫描,A组采用一代双源CT扫描(140kV/80kV组),B组采用二代双源CT扫描(80kV/Sn 140kV组),两组间在增强扫描动脉期采用双能量扫描的方式,其余期相均采用单源扫描。将两组双能量扫描图像通过软件处理获得虚拟平扫图像。比较两组虚拟平扫图像的CT值、信噪比及噪声,并与常规平扫图像比较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B组的图像噪声低于A组,信噪比高于A组;与140kV/80kV组比较,80kV/Sn 140kV组虚拟平扫提高了对小结石(直径<4mm)的显示能力;双能量扫描辐射剂量,80kV/Sn 140kV组比140kV/80kV组低约10%。结论:能谱纯化技术可明显提高对物质的识别能力,提高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真正达到减少扫描次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目的。
帅桃李真林阳琴赵利娜袁元陈国勇张凯
关键词:X线计算机虚拟平扫泌尿系统疾病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A组30例,使用一代双源CT检查,扫描参数140/80kVp,55/243mAs;B组30例,使用二代双源CT检查,扫描参数80/Sn 140kVp,208/104mAs。比较两组图像的颈动脉血管平均CT值、图像噪声、血管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检查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统计方法采用成组资料两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间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剂量为(0.27±0.01)mSv,较A组的(0.37±0.02)mSv降低约30%。结论:相较于一代双源CT,二代双源CT脑血管双能量成像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赵利娜帅桃彭涛陈坜桃李真林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辐射量
车载CT在发热患者胸部低剂量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车载CT在发热患者胸部低剂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发热门诊就诊需行胸部CT普通扫描的80例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A组40例,管电压120 kV,参考管电流70 mAs;B组40例,管电压120 kV参考管电流125 mAs)。比较两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及扫描长度、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同时,比较两组间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统计采用成组资料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两组间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剂量较B组降低约50%,两组间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车载CT进行的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均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而且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并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赵利娜王紫薇陈国勇李真林
关键词:胸部低剂量扫描
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2月—10月选取75例因髋关节疼痛,经过X线或CT检查后,高度怀疑为FA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iemens 1.5 T MRI扫描仪,体表相控阵柔性线圈,采用T2加权脂肪抑制成像序列、T1加权成像序列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序列,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A、B两种扫描方式。A扫描方式:在髋关节矢状面图像上,定位线平行于患者(单侧)股骨颈长轴方向的斜冠状面扫描。B扫描方式:在髋关节横断面图像上,定位线平行于左右股骨头的常规髋关节冠状面扫描。对两种不同扫描方式所得到的髋关节图像进行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对比分析,采用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扫描方式的FAI检出率为62.6%(47/75),B扫描方式检出率为30.6%(23/75),A扫描方式的FAI检出率高于B扫描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平行于股骨颈长轴的斜冠状获得的图像,可以更全面地展示髋臼唇及股骨头颈连接部位解剖结构的病理改变和股骨头颈交界处的损伤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FAI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彭涛陈坜桃陈绪全赵利娜黄林
关键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髋臼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