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慕瑶

作品数:1 被引量:3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养分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觅食行为
  • 1篇空间异质性
  • 1篇根系

机构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李洪波
  • 1篇申建波
  • 1篇林雅茹
  • 1篇薛慕瑶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与根系觅食作用:从个体到群落被引量:30
2013年
土壤中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养分富集区域(也称之为养分斑块)。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会对这些养分斑块做出形态及生理上的响应。当根系接触到这些富集养分的区域就会大量的增生,尤其是比根长较大的细根,并且根系对养分的生理吸收能力也强于养分富集区域以外的根系。养分斑块的属性(大小、强度、组成和位置等)和植物体本身的属性(敏感性和觅食能力等)共同决定了养分空间异质性对于植物体生长的影响。由于不同物种的根系对于养分斑块的可塑性和养分斑块属性的差异及植物根系接触到养分斑块的时间和规模的不同会加剧种间或种内的竞争强度;先接触到养分斑块的植物根系可能在其他植物的根系到达之前将养分斑块内部的养分大部分吸收或耗尽,从而引起根系间的不对称性竞争。养分空间异质性造成的群体内部竞争强度的增加甚至不对称性会引起群体内植株大小变异性的增加,从而进一步影响群体结构。同时养分空间异质性对根系竞争的影响也会改变群落内部物种的多样性及整个体系的生产力,这与群落内物种之间觅食精度及竞争力的差异有关;觅食能力较强的物种可能会高效整合并占据大量的小养分斑块从而提高自身生长,进而降低了小养分斑块对群落物种丰度的正效应。
李洪波薛慕瑶林雅茹申建波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