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浩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氧化石墨
  • 3篇石墨
  • 2篇氧化石墨烯
  • 2篇石墨烯
  • 2篇煤基
  • 2篇化学结构
  • 2篇高岭石
  • 1篇电法
  • 1篇电阻法
  • 1篇烟煤
  • 1篇乙基
  • 1篇隐晶质
  • 1篇隐晶质石墨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深水
  • 1篇深水沉积
  • 1篇石墨化
  • 1篇石墨化度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8篇张浩
  • 4篇刘钦甫
  • 2篇王绍清
  • 1篇王定
  • 1篇鲁静
  • 1篇张帅
  • 1篇张志亮
  • 1篇李阔
  • 1篇张士龙
  • 1篇邵龙义
  • 1篇纪阳
  • 1篇侯丹丹
  • 1篇刘炳强
  • 1篇刘路
  • 1篇秦召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扎鲁特地区无烟煤分子结构特征和模型构建被引量:6
2020年
为了构建内蒙古扎鲁特地区无烟煤的分子结构模型,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碳谱、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该地区无烟煤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分子结构中以芳香碳为主,脂肪碳以短烷基侧链和环烷烃为主。煤分子结构中氧原子主要以酚羟基和醚氧基的形式存在,氮原子主要以吡咯型氮和吡啶型氮的形式存在,硫原子主要的赋存形态是硫醇硫酚。结合由核磁共振碳谱测得的煤结构参数和由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得的芳香环尺寸和含量,构建了无烟煤大分子平均结构模型。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结构优化与能量分析,发现煤分子结构的芳香片层趋于平行排列,非键结势能中的范德华力是保持煤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从分子尺度研究扎鲁特地区无烟煤在石墨化过程中,其芳香碳层的拼叠过程及其反应路径提供了模型基础。
张帅马汝嘉刘路张浩刘钦甫
关键词:无烟煤分子结构分子模型结构优化范德华力
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嫁接高岭石被引量:5
2015年
以甲氧基嫁接高岭石(K/M)为前驱体,于常温条件下制备出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嫁接高岭石(K/AEAPTS),并应用X射线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固态硅核磁共振谱分析、热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岭石经AEAPTS嫁接后,层间距扩大至1.91 nm,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由10.0 m2/g、0.048 cm3/g增至22.4 m2/g、0.081 cm3/g。AEAPTS与高岭石的嫁接方式存在双齿(T2)和三齿(T3)两种结构,分别占42.2%和57.8%。AEAPTS的嫁接破坏了高岭石层间的氢键,加剧了高岭石自身结构中硅氧四面体片层与铝氧八面体片层之间的错位,使得K/AEAPTS复合物的部分片层剥离、卷曲变形。
纪阳刘钦甫张浩左小超王定张士龙
关键词:高岭石嫁接甲氧基
超细高岭石粒径测试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甲氧基嫁接高岭石复合物为前驱体,利用插层-剥片法对高岭石片层进行剥离,制得超细高岭石样品;以张家口高岭石原矿为对比测试样品,分别采用激光法、图像法和电阻法测试高岭石原矿样品和超细高岭石样品的粒径。结果表明:3种测试方法均可用于高岭石的粒径测试,测试结果相差较小,粒径变化趋势一致;高岭石原矿粒度分布分散,超细高岭石粒度分布集中;在张家口高岭石原矿粒径的测试中,激光法测试结果偏大,电阻法测试结果偏小,图像法测试结果居中,优先选择图像法;在超细高岭石粒径的测试中,图像法测试结果偏大,电阻法结果偏小,激光法测试结果居中,优先选择激光法。
江发伟左小超张志亮张浩刘钦甫
关键词:高岭石粒径图像法电阻法
煤系石墨氧化过程中结构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以湖南新化、郴州两地不同石墨化程度的煤系隐晶质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出系列氧化石墨,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石墨原料及系列氧化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氧化后两个地区石墨化不同的石墨结构层上均接有羟基(C-OH)、环氧(C-O-C)、羧基(COOH)或羰基(C=O)等含氧官能团,高锰酸钾的用量和原矿的石墨化程度对氧化石墨的难易和产物的结构无序程度均有影响。低石墨化程度的石墨较高石墨化程度的石墨易于被氧化。随着KMnO_4用量的增加,两种石墨的结构无序程度都逐渐增加,但在相同的KMnO_4用量下,低石墨化度的石墨氧化产物的结构无序程度更高。推测一方面是隐晶质石墨的粒径偏小,与高锰酸钾及溶液的接触面积较大,另一方面是低石墨化度石墨C-C多,化学活性较强,易被氧化。此外,高石墨化程度的石墨氧化后的最大层间距大于低石墨化度石墨氧化后的最大层间距。
张浩侯丹丹秦召李阔乔志川刘钦甫
关键词:煤系隐晶质石墨石墨化度氧化石墨
重力流主导的深水沉积特征及其模式--以共和盆地下三叠统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深水沉积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近年来已成为沉积学研究的前缘和油气工业界关注的焦点。以共和盆地下三叠统为例,通过野外剖面的详细观察描述,结合室内镜下薄片鉴定与粒度分析,对深水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垂向组合、成因机制以及沉积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共和盆地早三叠世深水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底流沉积以及深水悬浮沉积,其中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又可识别出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三种类型。滑塌沉积常见以同沉积褶皱为代表的多种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砂质碎屑流沉积以块状砂岩为主,内部可见砂质团块、泥砾或泥质撕裂屑,块状砂岩顶底与相邻岩层均为突变接触;浊流沉积普遍发育正粒序,可见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底面常见多种类型的底模构造;底流沉积发育多种牵引流沉积构造。研究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丰富,其中滑塌层内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在斜坡滑塌过程中形成;未发生滑塌层内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因地震使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及流体化作用而形成。在综合分析盆地构造背景、深水沉积分布规律、重力流触发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共和盆地早三叠世滑塌型重力流主导的深水沉积模式。滑塌型重力流主要由地震以及火山事件触发,水道化的地区会形成大面积的海底扇沉积体系。底流作为深水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动力因素,往往会对重力流沉积进行后期改造而使其物性变好。深水悬浮沉积作为一种背景沉积,在重力流事件的间歇期成为主要的深水沉积物。研究显示内扇、中扇可作为致密砂岩油气的勘探区,外扇可进行页岩油气勘探。
刘炳强邵龙义王伟超黄献好刘文进张少林张浩鲁静
关键词:深水沉积重力流共和盆地
热接触变质煤制备石墨烯:化学结构演化被引量:9
2021年
作为具有优异性能的碳材料,石墨烯应用前景广阔。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以煤为原料,探讨制备石墨烯的研究需不断深化。受岩浆影响的热接触变质煤具有高碳含量、高芳香度等特点,但其制备石墨烯的可行性值得研究。以淮北煤田朔里煤矿5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靠近岩浆侵入体的热接触变质煤为原料。煤基石墨烯的制备采用改进Hummers法,原煤经石墨化后,通过氧化、超声剥离、还原成石墨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煤基石墨、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逐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品制得的煤基石墨的(002)晶面间距均为0.3381 nm。氧化石墨烯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环氧基,在还原后这些官能团脱落并形成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结构中的缺陷。煤基石墨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红外光谱都出现了羟基的特征吸收峰,区别在于煤基石墨中的羟基为石墨化过程中所残留的,而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羟基则是氧化石墨烯未彻底还原所残留的。拉曼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在还原后ID/IG(D峰与G峰强度比)>1,为还原过程中石墨烯片层表面的环氧基脱落形成的面缺陷所导致。由朔里热接触变质煤所制备出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平均层数分别为4.29、3.97和4.31,均属少层石墨烯,热接触变质煤可作为制备石墨烯的原料。
王绍清沙吉顿张浩董泽宇王凯旋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化学结构
高密度电法对矿山采空区的数值模拟研究
2019年
根据对比分析不同装置对地下异常体的探测效果,高密度电法正反演相关理论,建立了矿山采空区地电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法进行数据成像处理。分析得出不同的装置以及不同的模型反演后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当被探测矿区发生的异常为矿山采空区时,3种装置均能在横向上有较好的反映,而温纳法对深度上的反映相对较好。
张浩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数值模拟电法
热接触变质煤制备石墨烯:化学结构演化
作为具有优异性能的碳材料,石墨烯应用前景广阔.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以煤为原料,探讨制备石墨烯的研究需不断深化.受岩浆影响的热接触变质煤具有高碳含量、高芳香度等特点,但其制备石墨烯的可行性值得研究.以淮北煤田朔里煤矿5 ...
王绍清沙吉顿张浩董泽宇王凯旋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化学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