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芳
-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晋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7
- 2014年
- 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晋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Fe、Zn、Ni、Pb、Cu和Cr)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垂向分布上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基本一致。其中,Fe主要存在于残渣态,Pb、Cu和Ni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Zn主要存在于弱酸溶态,Cr主要存在于可氧化态。各金属总可提取态占总量的比值(即生物有效性)排序为:Cu>Cr>Pb=Zn=Ni>Fe,Cu、Cr、Pb、Zn和Ni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均较高,对环境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运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e处于无污染水平,Zn、Pb、Ni、Cu和Cr均处于中到重度污染水平。
- 张伟芳于瑞莲胡恭任
- 关键词:重金属柱状沉积物赋存形态生态风险评价
- 晋江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与来源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研究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晋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Pb、Sr、Cr、Cd、Zn、Cu、Fe、Mn、V、Ni、Co、Cs、Sn、Sb和Hg)的质量分数,结合^210Pb定年技术,运用Pb、Sr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法),探讨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历史.结果表明:1近300a来晋江河口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2柱状沉积物中的Pb主要来自于上游流域的采矿活动(贡献率为47.5%-83.7%)和土壤母质(贡献率为16.3%-52.5%).3沉积物的^87Sr/^86Sr为0.716 37-0.719 26,高于人为源(≤0.711 72),说明沉积物中的Sr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种重金属元素可分两大类,Ⅰ类为Sr、Hg、Cr、V、Ni和Cs,以自然源为主;Ⅱ类为Pb、Fe、Mn、Zn、Cd、Sb、Sn、Cu和Co,以人为源为主,主要与上游流域的采矿活动有关.
- 于瑞莲张伟芳胡恭任张晨晨王晓明
-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