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磊

作品数:10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中毒
  • 2篇中毒患者
  • 2篇农药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梗死
  • 1篇低温疗法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多发伤
  • 1篇心肌梗死治疗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型心
  • 1篇血清

机构

  • 10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10篇孙磊
  • 9篇章福彬
  • 4篇韦兵
  • 4篇徐猛
  • 3篇苏令
  • 2篇朱捷
  • 2篇李俊
  • 1篇田瑞霞
  • 1篇谢秋娟
  • 1篇王琼
  • 1篇王颉
  • 1篇易飞舟
  • 1篇韦兵
  • 1篇许凯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55例农药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为了解本院收治农药中毒的原因与特征,为制定防控农药中毒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本院收治的655例农药中毒病例信息进行三间分布描述以及一般特征的描述;结果 655例农药中毒患者死亡2...
苏令章福彬韦兵孙磊徐猛
早期诱导亚低温疗法对心脏骤停院前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诱导亚低温疗法对心脏骤停院前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4月-2013年10月院外心脏骤停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2例采取早期诱导亚低温治疗(MTH)和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抢救,...
孙磊李俊韦兵
三级检伤分类救治在批量交通伤演习中的运用体会
王颉章福彬孙磊易飞舟王琼朱捷
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4例进行研究比较,分析PCI及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 PCI组在平均院日、TIMI3级、射血分...
许凯章福彬韦兵孙磊
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资料,按照患者发病原因分成2组,观察组为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对照组为非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NHLAP)患者。观察2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AST)、血淀粉酶、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情况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2组腹痛持续时间及腹痛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 2组血清CRP水平均呈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在发病第3天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但观察组各时间点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第1天与第7天2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第2—6天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中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第1—4天2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第5—7天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第2—4天2组间血清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在第1天与第5—7天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观察组TG、TC、AST、内毒素、TNF-α、IL-6、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血淀粉酶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ROC曲线分析,观察组第2天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第1,3天,对应的CRP临界值为173. 12 mg/L,而对照组在第3天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第1,2天,血清CRP临界值为198. 00mg/L。结论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并且血清CRP会随着病情加重而变化,可为临床上早期诊断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提供依据。
徐猛许良兰章福彬孙磊
关键词:C反应蛋白病情严重程度
某军队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建设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以"平战结合、寓军于民"为宗旨,优化和推广具有军队医院特色的创伤急救体系建设模式。方法完善新时期院级创伤急救体系:包括"军警民"联动机制、院前急救信息同步、创伤评分及数据库、急诊早期血管介入、创伤外科规范化、急救培训体制等,提升灾害救援医疗队、野战医疗队、各专科手术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结论通过军队医院创伤急救体系的完善,做好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工作,平时可以提高区域内创伤救治水平,战时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可迅速转化为战斗力。
朱捷谢秋娟章福彬田瑞霞孙磊方健
关键词:平战结合交通事故创伤急救急诊急救
阿托伐他汀联合水化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比较60 mg/d与40 mg/d阿托伐他汀分别联合水化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效果。方法:选取1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88例)与低剂量组(84例),在常规PCI治疗基础上,高剂量组患者入院后至术后72 h口服阿托伐他汀60 mg/d,低剂量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同时2组患者围术期均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水化治疗,记录2组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生物学标志物及肾功能变化,比较2组CIN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接触时间、水化量及冠状动脉旋磨比例、平均每例患者支架植入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术后3 d外周血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较术前下降数值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0.5±0.2)pg/mL vs(0.4±0.2)pg/mL,(7.8±2.4)mg/L vs(6.3±1.9)mg/L,(27.5±9.5)μg/L vs(23.7±7.7)μg/L,均(P<0.05)]。高剂量组术后3 d血肌肝(Scr)、尿素氮(BUN)较术前升高数值及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数值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11.9±3.5)μmol/L vs(19.6±5.8)μmol/L,(1.5±0.5)mmol/L vs(2.4±0.7)mmol/L,(5.0±2.2)mL/(min·1.73m^2)vs(9.2±3.8)mL/(min·1.73m^2),均P<0.05]。高剂量组术后CIN发生率、肾脏透析治疗比例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6.8%vs 16.7%,1.1%vs 8.3%,均P<0.05]。结论:PCI围手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水化能预防CIN的发生,60 mg/d的预防效果优于40 mg/d。
徐猛许良兰章福彬孙磊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造影剂肾病阿托伐他汀生物标志物肾功能
655例农药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农药中毒的原因与特征,为制定防控农药中毒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收治的655例农药中毒患者信息进行三间分布描述以及一般特征的描述。结果:655例农药中毒患者病死29例,病死率为4.43%;生活性农药中毒582例,病死率4.81%。93.99%生活性农药中毒中是用农药来自杀,且以年轻女性和老年为主;经院前处置中毒患者病死率低于未行院前处置者(P<0.05)。结论:农药中毒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广泛开展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管理,加强心理干预,加强院前急救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农药中毒监测工作。
苏令韦兵孙磊徐猛章福彬
关键词:农药中毒流行病学
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AMI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比较2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的总体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凝血功能指标改变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00%)(P<0.05);2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血管再闭塞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两联疗法治疗AMI可取得显著疗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凝血功能,对于提高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郭仕俊苏令章福彬孙磊
关键词:心肌梗死氯吡格雷
构建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判模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整合各项损伤评分,构建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生存模型,并验证其应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解放军105医院于2014年10月—2017年1月接诊的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队列,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完成各项伤情评分,并观察伤后28日内的预后转归。依据各项临床评分及预后情况,对其进行危重度评判,并判定对该类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156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其中9人失访、24例患者于伤后28日内死亡。(1)Cox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APACHE-Ⅱ量表、R-CRMAS量表、TRISS量表为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8日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APACHE-Ⅱ量表为危险性因素、其余量表为保护性因素;(2)ROC曲线显示:APACHE-Ⅱ≥40.81、TRISS<0.26为本研究受试者不良预后转归的评判临界值,具有显著的评判效能。结论及时完善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APACHE-Ⅱ量表、R-CRMAS量表、TRISS量表对于评判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APACHE-Ⅱ≥40.81、TRISS<0.26为衡量本病患者预后转归的临界点。
韦兵章福彬孙磊李俊朱灿
关键词:多发伤颅脑损伤预后转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