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宇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用于脑外科手术的麻醉辅助固定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脑外科手术的麻醉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折叠手术床,所述折叠手术床的床首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环外转座,并且所述环外转座与所述折叠手术床之间通过设有阻尼连轴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环外转座通过所述阻尼连轴用于调整与所述...
- 杨昌建唐晓宇
- 颅内小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颅内小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介入治疗的73例患者共74个颅内小型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74个小型动脉瘤均行介入栓塞治疗。34个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39个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1个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6个动脉瘤闭塞不足85%,30个动脉瘤闭塞85%~95%,38个动脉瘤闭塞95%~100%。术中出血1例,栓塞剂(弹簧圈)移位2例。术后发生脑梗塞6例。遗留中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治疗颅内小型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 朱进周立田唐晓宇马骏
-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临床疗效
- 一种用于脑外科手术的麻醉辅助固定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脑外科手术的麻醉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折叠手术床,所述折叠手术床的床首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环外转座,并且所述环外转座与所述折叠手术床之间通过设有阻尼连轴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环外转座通过所述阻尼连轴用于调整与所述...
- 杨昌建唐晓宇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内成形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4例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包括45处病变,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18例,闭塞7例,基底动脉狭窄7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7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成形术。通过分析介入治疗效果以及6个月临床功能与影像结果评估血管内成形术的疗效。结果44例患者共行45次手术,均成功进行血管内成形术,无一例失败。球囊扩张+一期支架植入术44次,单纯球囊扩张术+二期支架植入术1次。围手术期发生缺血性事件3例,出血性事件4例。4例患者出院时mRS下降,包括死亡1例。37例临床随访患者中35例(94.6%)表现为预后良好,1例出现卒中复发事件。31例影像学随访患者中28例(90.3%)无再狭窄或闭塞,1例轻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结论血管内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需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 文立利王森唐晓宇吴琪周龙江周晓明张鑫
- 关键词:颅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成形术
- 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开通的初步探索
- 2022年
- 目的探讨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开通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血管内治疗或复合手术治疗开通闭塞血管的12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2例患者采用复合手术治疗,其中10例患者成功开通,2例患者开通失败。10例成功开通的患者出院前复查CT血管成像(CTA)均显示血管通畅,CT灌注成像(CTP)显示患者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随访过程中,成功开通的10例患者中6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4例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无明显变化。2例开通失败的患者临床症状与术前相仿。再通的患者中,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双抗药物,手术后3个月复查CTA显示手术侧颈内动脉再闭塞,2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复查CTA发现血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再狭窄(≤50%)。开通失败患者中有1例出现医源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6个月随访复查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瘘口闭塞。结论有症状的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病例在手术指征明确的前提下行血管内治疗或复合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且安全性较高,疗效较显著。
- 钱锦宏吴建东丁志良董晓峰唐晓宇马冕邓朋
- 关键词:复合手术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