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宇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活性
  • 1篇冬虫夏草
  • 1篇学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应用及市场
  • 1篇水蛭
  • 1篇体外
  • 1篇凝血酶活性
  • 1篇炮制品
  • 1篇蚂蟥
  • 1篇酶解
  • 1篇酶解物
  • 1篇抗凝
  • 1篇抗凝活性
  • 1篇抗凝血
  • 1篇抗凝血酶
  • 1篇抗凝血酶活性
  • 1篇宽体金线蛭
  • 1篇化学成分

机构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单宇
  • 3篇袁瑞娟
  • 2篇王雄飞
  • 2篇段天璇
  • 1篇戴幸星
  • 1篇马小虹
  • 1篇孙志蓉
  • 1篇孙雪
  • 1篇杨欢
  • 1篇何梦婷
  • 1篇王昊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蚂蟥酶解物不同部位的抗凝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蚂蟥酶解物不同部位的抗凝活性。方法:分别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超滤法以及C18反相色谱法将蚂蟥酶解物分为不同有机溶剂沉淀部位、大分子和小分子部位、强极性和弱极性部位,以凝血酶时间为抗凝活性指标测定各部位的抗凝活性;同时采用外翻肠囊模型,研究不同部位经大鼠肠吸收后的抗凝活性差异。结果:利用有机溶剂沉淀法所得各部位的中、高剂量组均有抗凝活性(P<0.05);分级超滤所得分子量>10KD的部位具有显著抗凝活性(P<0.01),却不易被肠吸收,分子量<10KD的部位虽然抗凝活性较低(P<0.05),但较易通过肠黏膜;强极性部位和弱极性部位均有抗凝活性(P<0.05,P<0.01),但强极性部位活性更显著,更易透过肠黏膜。结论:蚂蟥酶解物活性分散,成分复杂,其发挥抗凝作用的成分可能为一些小分子大极性多肽类成分。
丁月珠袁瑞娟孙雪王雄飞单宇段天璇
关键词:蚂蟥酶解物抗凝肠吸收
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研究水蛭不同炮制品的体外抗凝活性被引量:27
2016年
为确定水蛭传统炮制的科学性,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提取水蛭清水吊干品、滑石粉烫制品、酒浸闷烘品中的抗凝活性成分,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活性作为活性指标进行抗凝测定,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各炮制品提取物中的蛋白含量以初步解释抗凝活性变化原因。对比发现,采用水提取法时,APTT,PT,TT,抗凝血酶活性4种指标结果均显示,滑石粉烫制或酒浸闷烘后水蛭的抗凝活性降低,活性顺序为清水吊干品>酒浸闷烘品>滑石粉烫制品,此结果与水蛭不同炮制品水提物蛋白含量顺序一致;而采用仿生提取法时,除滑石粉烫制后APTT缩短外,其他结果均显示炮制使水蛭抗凝活性升高,且活性顺序为酒浸闷烘品>滑石粉烫制品>清水吊干品。仿生提取法与水提取法相比更符合水蛭口服后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结果更具科学性。所以,传统的炮制方法不仅可以矫味矫臭,还可增强水蛭的抗凝活性作用。
单宇张伽妹丁月珠何梦婷戴幸星马小虹袁瑞娟
关键词:水蛭抗凝活性
宽体金线蛭与菲牛蛭抗凝血酶活性及抗凝机制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比较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抗凝血酶活性及对凝血途径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水蛭抗凝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凝血酶滴定法、发色底物法-萃取-HPLC联合法测定水蛭对凝血酶的作用;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宽体金线蛭与菲牛蛭对不同凝血途径的影响。结果:凝血酶滴定法的结果表明,不同水蛭的抗凝活性顺序依次为:菲牛蛭活体冻干品>菲牛蛭清水吊干品>>宽体金线蛭清水吊干品;发色底物法-萃取-HPLC法测定不同水蛭对凝血酶抑制作用的结果表明:不同水蛭水提取物对凝血酶的作用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菲牛蛭具有强烈凝血酶抑制活性,而宽体金线蛭在加入更高剂量时才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较弱,菲牛蛭的抗凝血酶活性远远高于宽体金线蛭;不同水蛭样品均使APTT、PT、TT延长,但是菲牛蛭活体冻干品主要延长TT,清水吊干品主要延长APTT,而宽体金线蛭使APTT、TT延长更加显著。结论: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对凝血酶及凝血途径的作用很大区别。
丁月珠段天璇单宇王雄飞杨欢袁瑞娟
关键词:宽体金线蛭抗凝血酶活性
冬虫夏草应用及市场现状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冬虫夏草为我国传统药材,应用广泛,此前因砷超标退出保健品行列,其应用价值也遭到较多质疑。对冬虫夏草进行多方考证,综述冬虫夏草的相关研究,分析市场现状,总结其利弊所在,为正确认识及合理使用冬虫夏草提供科学的依据。
王昊单宇孙志蓉
关键词:冬虫夏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