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荣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和AFU水平组合检测必要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含量与甲胎蛋白( AFP)和a-L-岩藻糖苷酶( AFU)组合检测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选择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含量( HBV-DNA)、AFU与AFP浓度检测,根据病毒含量分组:HBV-DNA 1×10^3 copies/ml以下为阴性组;HBV-DNA 1×10^4~1×10^5 copies/ml为低病毒量组;HBV-DNA 1×10^6~1×10^8 copies/ml为高病毒量组,对每组组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毒含量组AFU、AFP浓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 AFU与AFP的阳性比例随病毒复制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定期进行病毒含量检测评估病毒的复制状况的同时,进行AFU和AFP水平组合检测发现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及演变过程,是必要的。
- 石秀芳黄辉雷婷刘雪荣潘军峰
- 关键词:A-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
- 临产孕妇产前PT、APTT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检测在判断临产孕妇凝血情况、产中及产后是否具有出血危险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7例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为158例住院临产妇,对照组为49例健康体检者。用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2组进行PT、APTT和D-D检测,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PT、APT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产前进行PT、APTT及D-D检测,对临床掌握孕妇产前凝血情况,预测产程出血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雷婷刘雪荣梁影
- 关键词:临产孕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
- 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进展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明确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酶(CHE)在乙型肝炎进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41例临床确诊的乙型肝炎及进展期患者及42例职工体检的HBsAg阴性的正常人群,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PA、TBA和CH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肝癌介入术后组和HBeAg(+)乙肝组PA、CHE及TB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BeAg(-)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PA及CH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及CHE下降程度依次为肝癌介入术后组>肝硬化组>HBeAg(+)乙肝组,而TBA的上升程度依次为肝硬化组>肝癌介入术后组>HBeAg(+)组>HBeAg(-)组。结论 PA、TBA和CHE联合检测是反映肝脏的合成和损害程度,预测肝脏的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可以为临床的治疗和监测提供参考。
- 梁影雷婷石秀芳刘雪荣敖家富
- 关键词:乙型肝炎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