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珺

作品数:8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浮选
  • 3篇污染
  • 3篇污染负荷
  • 3篇路面
  • 3篇路面径流
  • 2篇疏水
  • 2篇疏水性
  • 2篇塑料
  • 2篇主干道
  • 2篇浮选分离
  • 2篇干道
  • 2篇城市
  • 2篇城市主干道
  • 1篇噪声测量
  • 1篇噪声预测
  • 1篇噪声预测模型
  • 1篇摄影
  • 1篇生物质能源
  • 1篇事件平均浓度
  • 1篇鼠李糖脂

机构

  • 8篇长安大学

作者

  • 8篇刘珺
  • 4篇赵剑强
  • 4篇李彦鹏
  • 3篇胡博
  • 3篇陈莹
  • 2篇毛鹤群
  • 2篇赵钺
  • 2篇沈洲
  • 2篇黄佳
  • 2篇邓佳
  • 1篇孟庆龙
  • 1篇杨利伟
  • 1篇刘春晓
  • 1篇张晓宁
  • 1篇张文君
  • 1篇宋现才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FHWA与RLS90的比较被引量:16
2012年
为了了解我国长期以来使用的两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即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模型和德国RLS90模型的预测精确性,通过理论分析,比较了RLS90分段模型、RLS90长直线模型、FHWA模型的差异,并通过实际测量值对3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RLS90模型在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预测中略优于FHWA模型。
邓佳赵剑强张晓宁刘春晓刘珺宋现才
关键词:公路交通噪声噪声测量
基于碱液预处理的泡沫浮选法分离PVC/PET被引量:6
2017年
为优化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废旧混合塑料的浮选分离效果,采用碱液预处理的方式,结合松油醇(TP)作为浮选药剂,以PVC在上浮产物中的回收率及纯度为考核指标,详细考察了不同参数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PVC/PET混合物的最优工艺为Na OH质量分数2%,预处理时间15 min,预处理温度70℃,TP浓度35mg·L^(-1),浮选时间2 min。在上述最优工艺参数下,混合物中PVC作为上浮产物的回收率和纯度分别可达83%和100%。实验结果对PVC/PET分选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扶娟赵钺刘珺徐开伟李彦鹏
关键词:塑料浮选分离纯度
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初期冲刷效应被引量:15
2012年
以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路高架桥为路面径流采样区域,采用人工等时间间隔采样方法,在桥梁排水立管对2010年9—11月的3场径流事件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性COD、NH3-N、Pb、溶解性Pb、Zn和溶解性Zn的浓度变化,研究路面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降雨数小时后的末期径流仍具有较高的污染水平;径流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与其赋存形态有关,SS、COD、Pb等以颗粒态为主的污染物的浓度随雨强变化剧烈波动,NH3-N、溶解态COD、溶解态Zn等以溶解态为主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受雨强影响较小,随径流过程呈逐渐减小趋势;路面径流初期冲刷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场次降雨特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易于出现初期冲刷现象,颗粒态污染物是否出现初期冲刷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测试的3场径流事件初期30%的径流携带的SS、COD、溶解性COD、NH3-N、Pb、Zn和溶解性Zn的负荷占场次径流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21.8%~50.0%、25.5%~49.3%、36.3%~52.6%、52.6%~66.7%、26.8%~45.0%、27.2%~63.4%和36.2%~62.6%,表明仅对初期径流进行治理无法实现对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陈莹赵剑强胡博刘珺毛鹤群
关键词:路面径流初期冲刷效应污染负荷降雨特征污染控制
废旧塑料浮选分离中气泡黏附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塑料浮选作为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废旧塑料分选技术,是解决废旧塑料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为深入考察塑料浮选过程中气泡的黏附行为及影响因素,运用高速摄影技术结合气泡黏附时间模型,对比分析纯水中气泡与亲/疏水材料的黏附效果,重点比较不同溶液〔纯水、鼠李糖脂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变化,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气泡在纯水中只与疏水材料发生黏附,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对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影响显著.在c(鼠李糖脂)和c(SDS)(二者均为0.03 mmol/L)均较低的溶液中,气泡与疏水材料的黏附时间由纯水中的158 ms分别降至120和140 ms,而二者较高(10.00 mmol/L)时黏附时间分别增至1 134和338 ms.基于黏附时间模型分析表明,黏附时间是气泡尺寸、接触角、溶液黏度及表面张力等参数的函数,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调控气泡在目标塑料表面的黏附时间,实现浮选效率的优化.
赵钺黄佳李彦鹏刘珺孟庆龙
关键词:鼠李糖脂气泡高速摄影
城市路面径流污染负荷及采样次数对其估算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采集2009年3月—2010年2月的36场降雨径流,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溶解性COD、NH4-N、Pb、Zn和溶解态Pb、Z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计算径流年污染负荷,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采样次数对污染负荷估算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径流EMC的宽幅变化导致各场次径流污染负荷变异大,每年每公顷城市主干道路由路面径流向受纳水体排放的SS、COD、溶解态COD、NH4-N、Pb、Zn和溶解态Zn负荷分别为11 090.29 kg、3 462.50 kg、812.48 kg、13.49 kg、0.28 kg、1.35 kg和0.59 kg,具有较大的污染潜力;由于路面径流EMC的宽幅变异性,当实测径流场次较少时,其EMC平均值不能准确表征路面径流污染的统计特征,用其代表地点平均浓度(SMC)计算年污染负荷误差较大;随机抽样结果表明,当采样径流场次大于16场时,路面径流各污染指标随机抽样样本EMC均值与SMC的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30%,也即,若能保证至少实测16场降雨径流,以各场次径流EMC实测结果均值作为SMC计算的径流年污染负荷的最大相对误差在30%以内。
陈莹赵剑强胡博刘珺毛鹤群
关键词:路面径流污染负荷事件平均浓度
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负荷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建立路面径流原位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对2009年3—11月的34场降雨径流进行径流过程连续采样,测试各场次径流SS、COD、NH_4^+ N、Pb和Zn的事件平均质量浓度(EMC),计算径流次污染负荷,并在分析次污染负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径流次污染负荷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SS、COD、NH_4^+-N、Pb和Zn的次污染负荷分别为4.56~778.39 kg/hm^2、2.22~308.7 kg/hm^2、0.01~1.39 kg/hm^2、0.05~33.09g/hm^2和1.38~115.82 g/hm^2,不同场次径流事件携带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量差异大,对受纳水体造成冲击影响。表征降雨特征的各因子中,降雨量与路面径流次污染负荷呈显著正相关,在显著性水平0.01时相关系数为0.734~0.943,最大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也与次污染负荷显著正相关,而前期晴天时间与次污染负荷不相关。所建立的径流污染负荷模型一致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和方程显著性检验,可用于对路面径流次污染负荷的预测。
陈莹赵剑强胡博邓佳刘珺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路面径流污染负荷数学模型
疏水性对小球藻气浮采收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检测了清水与不同浮选药剂溶液中小球藻的表面疏水特性;并采用机械浮选槽,考察了浮选药剂类型、浓度与pH值对小球藻气浮采收效率和富集比的影响,探讨了回收率与富集比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小球藻的表面疏水性是影响气浮采收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添加浮选药剂提高小球藻的表面疏水性,能有效地提高小球藻的采收效率和富集比;pH值也会影响气浮采收率,在碱性环境下,采收效率更好。研究结果可以为开发高效、低耗与环境友好的微藻气浮采收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张文君沈洲黄佳刘珺李彦鹏
关键词:气浮小球藻采收浮选药剂疏水性
能源微藻表面特性对其气浮采收效率的影响
2018年
选取小球藻与鱼腥藻为代表藻种,结合微藻的表面特性与XDLVO理论,研究了影响微藻浮选采收的关键因素,根据微藻表面的电负性,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16TAB浮选两种藻.结果表明,pH为4-10时,两种藻的Zeta电位在-6.72--15.01 m V之间,均显电负性;小球藻的黏附自由能为1.21 m J/m2,显亲水性,鱼腥藻的黏附自由能为-55.85 m J/m2,显疏水性.相同条件下,疏水性的鱼腥藻回收率始终高于亲水性的小球藻.小球藻和鱼腥藻在Zeta电位最大的pH处(分别为7和8)富集比最高(分别为12.45和1.3),而回收率在pH=10时最高,表明由于液膜的排液行为,回收率和富集比无法同时达到最大值.C16TAB对微藻表面疏水性有修饰作用,加入80 mg/L C16TAB后,小球藻疏水率从19%提高到64%,回收率提高了67.38%.
沈洲文豪任香萤刘珺杨利伟李彦鹏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微藻表面特性浮选疏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