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的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动力响应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在棚洞结构顶部覆盖一层砂土缓冲垫层能有效减小滚石对棚洞顶板的冲击力,以往多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研究,无法考虑砂土垫层离散特征,研究手段有待改进。以棚洞垫层物理模型试验为原型,考虑砂土颗粒离散性和棚洞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采用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其中离散元模拟砂土垫层,有限差分法模拟棚洞混凝土结构,在充分发挥两种模拟方法优势下,开展滚石以不同角度、不同速度冲击棚洞垫层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受冲击棚洞支座反力、棚洞顶板位移、滚石冲击力分析,揭示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对支座反力影响显著,冲击角度增大,支座反力随之增大。相对而言,在较小冲击角度下,支座反力受冲击角度的影响较大,而较大冲击角度下,冲击速度的影响则更明显;冲击力方面,伴随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增大,滚石冲击力随之增大,较大冲击角度下,角度的增大对冲击力的提升更加明显;棚洞顶板中心处竖向位移值随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且在较小冲击角度下,冲击角度对顶板位移的影响更大,而较大冲击角度下,冲击速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 王东坡刘浩裴向军孙新坡周良坤刘彦辉
- 关键词:滚石棚洞
- 复合岩层强度特性及破坏机理三轴加载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对不同倾角复合岩层试样进行了常规三轴抗压试验,研究了层理倾角和围压对复合岩层试样峰值强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岩层试样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深入分析了不同围压下试样的破坏模式,揭示了软硬岩层基质和层理面活化裂纹方向及数量统计特征,明确了复合岩层在三轴加载过程中的破坏机理。得出在θ从0°增加至90°过程中,黏聚力先降低后升高并在θ=60°取得最小值,其变化规律与峰值强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内摩擦角总体呈现降低趋势。θ=0°~90°试样的峰值强度随围压升高强度各向异性比降低,且θ=0°和θ=90°试样的峰值强度随围压升高逐渐趋于相等。低围压下θ=0°~30°试样在加载过程中软岩发生剪切破坏,裂纹方向多与加载方向有一夹角,而硬岩发生张拉劈裂破坏,裂纹方向大多平行于加载方向且大致呈正态分布。硬岩基质中的间断裂纹数量随围压升高逐渐减少。
- 程建龙程建龙李佳宝李劲锋刘浩刘浩杨圣奇
- 关键词:强度特性
- 川东南红层地区平推式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四川分布有大量的红层地区,在这些地区广泛发育有一种平推式类型的滑坡,这种类型的滑坡具有岩层倾角缓,后缘拉裂缝容易充水形成静水压力,砂泥岩互层的特点。以仪陇县的大山梁滑坡为例,研究该类型滑坡在强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运用geostudio软件的seep模块分析其天然状态下与在降雨情况下地下水位线变化,并通过与slope模块进行耦合计算,以此分析降雨情况下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引起的稳定性变化;并对其成因机制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降雨情况下滑坡后缘拉裂缝内会充水形成静水压力作用;并提升滑面处的扬压力,推挤滑体向前移动;并且随着降雨量的加大也影响了滑体内渗流场,导致滑体内孔隙水压力增大,致使后缘岩体在水的作用下软化崩解,进而加大后缘裂缝的深度与宽度。而滑体硬软硬的岩性组合迫使滑体整个的变形不一,使滑带土在雨水及推力作用下逐渐软化变形致使抗剪强度降低,最终使滑体沿砂岩与泥岩的层面交界处滑出。
- 钟传贵裴向军吴丹妮刘浩
- 关键词:红层地下水位降雨反演分析
- 平推式滑坡多期拉裂变形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朝阳村滑坡变形始于2000年8月,发育大规模多期拉裂变形,主要沿软弱泥岩(狼屎泥)层滑动,具有不同于一般平推式滑坡的发育特征。依据野外调查及访问,揭示了朝阳村滑坡发育的特殊性,并将其拉裂变形分为三个期次,各形成期滑坡变形强度为3期>1期>2期。以地质历史法分析了朝阳村滑坡,其变形机制为"剪切-滑移-拉裂"型,属牵引-平推式滑坡,其形成演化过程可分为斜坡形成期→滑坡孕育期→滑坡变形期→滑坡贯通期→滑坡失稳五个阶段。目前滑坡较不稳定,强降雨及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贯通破坏,危害前缘居民安全及下游哈达山水利枢纽的运行。
- 刘浩裴向军钟传贵吴丹妮
- 关键词:哈达山水利枢纽
- 优势裂隙倾角对反倾岩质边坡变形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通过底摩擦实验试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优势裂隙组的倾角变化对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影响。将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区域分为剪切滑移区、倾倒破坏区以及倾倒变形影响区。实验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①裂隙的存在使得岩体呈现非均质各向异性的特性且裂隙的倾角不同对岩体强度的折减也是不同的,当裂隙倾角θ满足关系式:θ∈[π-(α+50°),π-(α+40°)](α为岩层倾角)时,对反倾岩质边坡的整体强度折减达到最大;②当裂隙倾角θ对反倾岩质边坡的岩体强度折减达到最大时,剪切滑移区在反倾岩质边坡的破坏区域中的占比达到最大,与之呈正相关;③反倾岩质边坡发生最终破坏需要的时间主要与前缘以剪切破坏为主导的剪切滑移区的占比有关,剪切越多区的占比越大,边坡发生破坏所需时间越多,反之边坡破坏所需时间越少。
- 谷虎张御阳刘浩吴丹妮
- 关键词:反倾岩质边坡底摩擦
- 碎屑流高风险区桩群防护结构优化布局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桩群是一种可有效耗散碎屑流运动能量,抑制碎屑流运动距离及速度的山地灾害防护结构。在碎屑流沟口与受灾体之间构建一组桩群减速带,可达到保护受灾体的目的。以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开展弧型桩群、方型桩群和圆型桩群的沟槽型碎屑流冲击动力响应研究。讨论了3种不同类型的桩群对沟槽型碎屑流运动形态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弧型桩群的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桩群结构可有效减小沟槽型碎屑流堆积距离并抑制其运动速度;3种不同形状桩群之间,弧型桩与方型桩的拦挡效果明显优于圆型桩;弧型桩由于凹槽式外型,对沟槽型碎屑流堆积面积、淤埋深度的抑制效果稍优于方型桩;在相同高度、直径等几何参数下,弧型桩体积比圆型桩小22.6%,比方型桩小39.2%,因此弧型桩的制作成本也相对较低;弧型桩排数从1排增加到3排,桩群拦挡率分别提升7.2%、4.5%;适量增加槽口与桩之间距离L_d可以有效提高弧型桩群防护结构的能量耗散效率。该研究可为桩群在沟槽型碎屑流防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 王东坡李沁泽毕钰璋刘浩
- 关键词: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