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管理者价值观与道德性决策之关联度分析
- 2013年
- 组织的决策是否符合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并非对组织的必然要求。组织在合法与合道德性之间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其价值取向并不具有强制性。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强调的是守法经营;而对于非营利性组织,其管理理念必须以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为前提和标准,不能脱离社会公利性。所以道德性决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管理者的主观意识或价值取向。
- 李文峰刘世敏
- 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发展轨迹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对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作用。市民社会思想伴随马克思一生研究的全过程,该文对其发展轨迹进行清晰的梳理,主要从两个途径进行研究:一是对市民社会的法哲学批判与分析,促使唯物史观的萌芽。二是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使历史唯物主义得以最终诞生和确立。
- 李文峰刘世敏
- 关键词:市民社会
- 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析
- 2013年
- 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包含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高度合一;现代意义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离。前者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市民社会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后者以黑格尔为代表,真正在现代意义上把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
- 李文峰刘世敏
- 关键词:马克思理论市民社会理论渊源
-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再探
- 2013年
-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对唯物史观的创立起到了开启逻辑起点和奠定核心思想的作用。在人们致力于深入挖掘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现代性的科学价值以引导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马克思在不同语境中赋予市民社会的不同内涵做认真的解析。
- 刘世敏李文峰
- 关键词:市民社会
-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途径探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趋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必须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方能解决问题。
- 刘世敏李文峰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